紫砂壺經久泡養,壺在茶的浸潤下會日漸溫潤形成包漿,這個過程我們稱之為「養壺」
一把好壺可能用個十幾次就有變化了,但是有的壺友甚至泡養了一年都沒有包漿,這其中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養壺這件事。
決定紫砂壺是否易泡養,有兩個根本的因素:「泥料」和「明針功夫」
泥料
一把紫砂壺,泥料是根本,工藝再好,沒有好泥料也是空中樓閣,是經不起推敲的。
我們常說紫砂泥料,都會說「本山、原礦」這樣的前綴,本山、原礦即是指黃龍山,比起長興、安徽等地的外山泥料,黃龍山原礦的紫砂泥更易泡養。
本山料大部分都是鱗片狀沉積礦,含有有機物,且有油性更佳;外地礦料很多是粉質狀或石塊狀,絕大部分無油性,而且風化后呈鱗片狀結構,幾乎無氣孔沒有透氣性。
這也就決定了你的紫砂壺的泡養,若是很久都未變化,可能是外山料,而非原礦紫砂。
明針
明針是紫砂制作的一個工具,用來在成型生坯表面進行刮壓處理,因材質多為牛角,所以俗稱「牛角片」
明針,不僅僅是把紫砂壺表面壓平刮整,也會使較細的顆粒(俗稱漿)溢上表面。
同樣的窯溫,明針工藝到位的紫砂壺燒結的程度就高,燒結到位,不僅顏色周正,而且坯體強度高(不易破碎),紫砂透氣不透水的特性也才能充分展現出來。
生坯已極有光澤,明針功夫直接關系壺身水色,也直接影響到壺體表面「包漿」的形成。
一把壺明針光幾遍和十幾二十遍完全是兩個不同概念,同種泥料下,明針功夫更多更好的,也更易包漿。(來源:砂海墨韻,圖來源:網絡)
關于普洱茶沖泡,保存等知識,請加網絡高級評茶員個人微號:6480348 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