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文革壺
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香港和臺灣地區及東南亞各國的古玩商炒作古舊宜興紫砂壺和當代名家紫砂壺,很快就炒出了天價,形成了紫砂收藏熱。香港、臺灣古玩商又到大陸收購 文革壺 。由于年代近,存世量大,價格低,易于收集,也引起了國內收藏者的重視。于是 文革壺 便成為紫砂收藏的一個重要品類。
由此可知, 文革壺 是古玩商和收藏愛好者提出的一個概念,指宜興紫砂工藝廠在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間生產的紫砂壺。當時特定的政治形勢對工藝美術生產都產生了特殊的沖擊,故形成了極鮮明的時代特點。這在紫砂壺發展史上也是獨一無二的,顯然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文革壺面貌特征
文革壺以1972年為界限,有前后兩種不同的面貌特征。
由于文革壺是宜興紫砂工藝廠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生產的普通商品壺,隨著文化大革命的風云變幻,歷時十年的文革壺也呈現出多種風貌。一般以1972年為界限,分為前后兩個階段。
文化大革命前期是1966-1971年,時代的主旋律是破舊立新、否定傳統。宜興紫砂工藝廠只生產普通商品壺,銘文也只能是毛主席語錄、詩詞,刻畫也只能是樣板戲、紅衛兵、工農兵形象、毛主席詩詞意境畫,由此構成了紫砂文革壺的早期特點。
1971年下半年,國家對工藝美術生產的政策有改變,周恩來總理指示只要 不是反動的、黃色的、丑惡的 都可以組織生產,并號召工藝美術行業在 洋為中用 、 古為今用 、 推陳出新 思想指導下,為國家多生產出口商品,換取外匯,支援國家建設。所以,紫砂壺的面貌立刻有了很大的變化,表現為器形設計有了極大的發展,新的壺式不斷出現;由于 極左 思想還很濃厚,還在威脅著正常的藝術創作,只是盡可能地采取回避的態度,所以紋飾在題材內容方面沒有發展。但文革壺早期的裝飾也迅速消失,只是在一些傳統壺式上刻有與茗茶有關的銘文,但仍是文革前的內容。
哪些文革壺值得收藏
值得重點收藏的 文革壺 ,有以下幾種:
1、 名藝人文革壺
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制壺人大部分是有七八年工齡的技工,但中期有些是早已經成名的老藝人,還有一些是技藝好手,現今已經成為高級工藝師,甚至是工藝美術大師。由這些人制作的普通商品壺,雖然壺式沒有特點,但做工卻很精致,又畢竟是出自名藝人之手,故具有收藏價值。搞收藏的人把這類紫砂壺叫 名藝人文革壺 。
但還應當知道,留存在國內的 名藝人文革壺 并不多。原因是當時紫砂壺制好后,廠里要進行質量檢驗,按工藝質量分為一二三等,其中,工藝質量最好的是一等品,用于出口創匯;二三等品在國內銷售。由于 名藝人文革壺 都是做工較好的,都出口了,故國內存留不多。收藏者若遇見,不能錯過機會。目前名氣較大的人所做 名藝人文革壺 要靈敏千元人民幣一把,一般名氣的人所做 名藝人文革壺 也要數百元一把。不過,收藏奢在遇見好多把 名藝人文革壺 時,也要提高警惕,因為多也意味著可能有假。
2、器形別致的 文革壺
從1972年起,宜興紫砂工藝廠所生產的好地方災式一下子多了近百種,其中有不少是新創造的壺式。是解放以來紫砂壺式創作的第一高峰,雖然這些壺式并不是高檔品,但壺形獨特,泥料較好,做工也很好,生產量也不太大,所以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
3、帶有泥繪、陶刻裝飾的 文革壺
泥繪、陶刻裝飾是 文革壺 最大的特點,也是 文革壺 具有收藏價值的主要原因。也正因為如此,收藏 文革壺 應當把重點放在泥繪、陶刻裝飾上,以不同題材的紋樣為主,不必太過于強調壺式。
4、帶有網球孔的 文革壺
帶有 網球孔 的壺嘴,是1972年才出現的。主要是防止茶葉堵住壺嘴,使出水流暢。這是紫砂壺嘴的一個小改革,也是 文革壺 的重要標志之一。(來源:紫砂圈,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關于普洱茶沖泡,保存等知識,請加網絡高級評茶員個人微號:6480348 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