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壺外表光亮的原因
紫砂以其素面素心的特性而廣受壺友喜愛。本是古樸無華的紫砂,在日久使用后,會自然變的光澤溫潤,也就是俗稱的養壺包漿。養壺也是玩壺的一種樂趣所在。
然而,有的壺友在選購時會選擇泡養過的壺,或者收到的壺是已經泡養過的。這些壺有什么說法呢?
首先,壺友們要明白,壺表光亮不等于就是泡養過的。
1、泡養包漿
紫砂壺在剛出窯的時候,粗而有砂礫感的,表面很素,顯的暗沉。
而在日久的泡養中,紫砂會吸收茶水,通過茶水的浸潤和上手摩挲,紫砂壺會越養越潤,越養越富有內斂的光澤感,在表面形成一種舊的感覺,泛亞光。
這就是正常養出來的包漿。
2、偽泡養效果
回到我們上面那個問題,壺友們收到的壺為什么是光亮的?
壺友們可以想一想,泡養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把壺泡養了再出售,壺商怎么會有這個功夫呢。
所以你拿到手的那些壺都不是正常泡養而顯的光亮的。
普遍來說,有幾種情況:
你的壺是拋光過很多遍的
所謂拋光,就是拿磨砂片通體拋光、打磨壺身,這樣的壺表面就會顯的非常光亮。
這樣做有的是為了增加賣相,有的則是冒充已泡養包漿。
你的壺是燒制過很多遍的
不管是什么泥料,都有其結晶度,燒制很多遍以后,壺的表面也會顯得光亮,這種光亮與拋光的也不大相同,是壺本身燒制類似近瓷化的緣故。
以朱泥為例,每多燒一遍,結晶度就越高,就越光亮。
你的壺表面打了蠟或涂了東西
這種壺很明顯就是非常光亮,目的也就是增加賣相,冒充泡養包漿。但是這種很容易分辨,因為熱水澆淋后,其壺身表面會有白色顯現。
紫砂壺在日久使用中產生變化的光潤,才是最有魅力的。養壺過程中更能沉淀個人的氣質和修養,而且也有成就感。所以與其追尋不太靠譜的已包漿壺,不如自己養一把更加好。(作者:砂海墨韻,來源:茶文化知識,圖來源:網絡)
關于普洱茶沖泡,保存等知識,請加網絡高級評茶員個人微號:6480348 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