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紫砂壺發展早期,主要是大壺,而不是我們現在常見的小壺。早期大壺可以說是紫砂壺發展最早的昌盛期。時大彬與陳繼儒、王世貞等名士交游,受文人審美觀的影響而改做小壺,之后小壺開始流行。
從時大彬款的紫砂壺傳器來看,其所制小壺的容量,均在三百至五百毫升,而非一兩百毫升的容量,并不是現在我們所認知的小壺。在博物館、拍賣會上均有紫砂早期大壺佳器,紫砂名家們的大壺同樣是精彩絕倫,如時大彬、陳用卿、蔣時英等。
時大彬高執壺
鐫刻:江上清風,山中明月
陳用卿鏤空金錢鈕大圓壺
2013成交價299萬元
明代周高起《陽羨茗壺系 雅流》載: 陳用卿,與時(蔣時英)同工,而年技俱后。 落墨拙,用刀工。 清代吳梅鼎《陽羨磁壺賦》載: 尚彼渾成,僉曰用卿醇飾 ,即指陳用卿的茶壺渾然天成,醇厚堅致。
時大彬大圓壺
高18.5cm,寬26.5cm
蔣時英螭龍鈕四方大壺
高20.6cm,寬26.8cm
明代周高起《陽羨茗壺系 雅流》載: 蔣伯荂,名時英,四人(歐正春、邵文金、邵文銀、蔣伯荂)并大彬弟子。蔣后客于吳。陳眉公為改其字敷為荂,因附高流,諱言本業。然其所作,堅致不俗也。
菊瓣大壺
紫砂發展的初創時期,時大彬等制作的大壺,一般高20~30厘米,體型碩大,它們亦是代表了一個時期的特點。由于體型大,在成型過程中,有的會用到木模來準形。
這些早期名家制作的大壺,數量稀少,亦是藏家們追捧的對象。這些歷經數百年光陰的經典傳器,向我們展現了紫砂發展最早的輝煌,不禁遙想那是泥與火怎樣的激情時代!(作者:藏壺,來源:藏壺人,圖來源:網絡)
關于普洱茶沖泡,保存等知識,請加網絡高級評茶員個人微號:6480348 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