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好多壺友總是買壺之后才發現被騙,純色紫砂還是說的那句話多看少買,做好一些基礎課之后再下手。
一、不要迷信職稱
很多對紫砂壺不了解的朋友,常常會根據職稱的高低來以為紫砂壺的價格,其實以作者職稱高低來制定紫砂壺的價格,是比較片面的。看壺不單單要看職稱,還要看你作品做的好不好。有些工藝師就作品一般。有些無職稱者卻作品新穎,功力深厚,只有藝術性和工藝性過硬的作品才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還是那句話,看一把壺的好壞,首先要看泥料,然后看做工,接著要審架子,然后看壺的氣度、韻味,最后看作者。
二、不要被 色誘
這個話題已經老生常談,純正宜興紫砂壺在沒有泡養的情況下顏色絕不會太艷,應是暗淡中略顯溫潤。一些聰明人采用拉坯或注漿工藝,輕輕松松一天數百個身筒。
再拼接上流水線方式制成的壺蓋,壺把,壺流,噴勻艷麗奪目的化工泥漿燒制而成,這樣的 疑似宜興紫砂壺 光彩照人,大多銷往汽車火車客運站,旅游景點,小商品批發市場,低端旅館茶樓商場,敬請注意。
三、不要迷信所謂的 藝術性
始終得牢記一點,紫砂壺的本質是用來泡茶的,不應僅強調它的藝術性,而應更多地關注它的工藝性,藝術性始終建立在實用性基礎之上。紫砂界最高榮譽稱號的全稱是 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 ,所以對那些 中看不中用嘩眾取寵 的奇形怪狀壺,勇敢的大聲說 NO 。
四、紫砂界沒有 世界級大師
某些制壺藝人,拿出來動輒 世界華人杰出陶藝家 , 中國紫砂壺文化XX大使 或者全球知名大師等等嚇死人的頭銜。這些除了繳費外,都找不到評定機構的名頭,只有那張紙是真的別的都是子虛烏有。
無非就是自抬身價,騙取利益。獲獎證書也是如此,筆者認為,盡管某人的某個壺款確實在某次展會某次評比中獲了獎拿了名次,但其含金量有多高權威與否有無貓膩,擺在你面前的還是不是獲獎原件,答案只有一個字----愿者上鉤。
五、作品數量是保證收藏質量的根本
收藏紫砂壺,藏家都有 藏珍 的心理,希望自己的寶貝獨一無二,與眾不同。一把全手工紫砂壺,從制作到燒成工序繁雜,選泥料,切泥塊,打泥片,圍泥片,劃底片,打身筒,收底,篦身筒,制嘴巴,整壺流,千錘百煉,需要使用數十甚至上百種工具歷經數十道工序。直到毛坯完成,晾干后進窯數次燒制,如果燒制過程中出現破損泥料瑕疵,那就等于前功盡棄。
一個正值壯年的熟練工手,制作中等難度的紫砂作品,一個月也就十幾把產量,一年能有百余作品已屬阿彌陀佛。更不要說那些對藝術有所追求習慣挑戰難度實力派創作型高手,其作品數量更為稀少但也尤為珍貴,其稀缺性令藏家趨之若鶩。
對于那些動不動就能拿出上百款不同紫砂壺來,并且常年累月四處展覽的大師名家們,這里只說一句,其來路和制作均值得推敲和論證。(來源:純色紫砂文化,圖來源:網絡)
關于普洱茶沖泡,保存等知識,請加網絡高級評茶員個人微號:6480348 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