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歷史悠久,風格獨特,是茶的知己,也是茶人的知音。紫砂壺從古自今受到了無數(shù)文人墨客的追捧,就連雍正、乾隆等千古帝王也對它青睞有加。
那什么是紫砂壺可以有的,什么是紫砂壺不能有的,什么紫砂壺必須有的呢?
01.什么是紫砂壺可以有的
鐵質
原礦純正的泥料在燒到一定溫度時,大多會出現(xiàn)鐵黑、鐵熔現(xiàn)象,也就是所謂的黑點。
出現(xiàn)鐵黑的紫砂泥比較普遍,一般泥料品質不會很差。
鐵黑是指在壺表皮下因高溫融化但還沒有析出的鐵質。鐵熔是指已經(jīng)熔化并分析出表面的結晶鐵。
云母
云母是一種混合物,屬鋁硅酸鹽礦物。
由于云母硬度不高,當達到云母熔融溫度時,它可與其它礦料相溶,增強泥坯之間聯(lián)結。
在窯內達不到云母的汽化溫度,所以在壺表殘存云母是正常現(xiàn)象。
跳砂
跳砂是指燒制時收縮,砂粒與砂料間沒有緩沖,粘結力最小的那粒砂受擠壓而蹦出,形成小坑的現(xiàn)象。
原礦紫砂含有鐵質、云母等,有的壺身表面有小黑點,這種就是鐵質燒出的現(xiàn)象,有的云母在燒成過程中會遺留下來,但在壺養(yǎng)成后就會消失。
02.什么是紫砂壺不能有的
花泥
花泥 是指紫砂壺表面塊狀膚色不均的專業(yè)術語。
做壺人不可能只做同一種泥料,在換泥料做壺時需要把泥凳以及所有的做壺工具都仔細清洗干凈,如果沒有清洗干凈,就會在新的泥料中摻雜上一次的泥料,燒制以后壺表面就會出現(xiàn) 花泥 現(xiàn)象。
除此之外,熟泥長時間陳腐以后沒有重練、明針功夫不到位,造成泥料倒毛、顆粒不均勻,在燒制以后,也會造成紫砂壺表面的 花泥 現(xiàn)象。
暗痕裂紋
形成表皮裂紋或裂縫的根本原因是砂性強,粘性低,制作完成后,隨著坯體逐漸干燥,壺表面會形成裂絲、裂紋。
這些是由于在制作工序中手法不到位,或者沒有把握好泥料特性而產生的瑕疵,應當歸類為次品。
03.什么是紫砂壺必須有的
泥料正
紫砂壺之所以聞名于世,與其原材料紫砂泥的優(yōu)越性密不可分。要想評價一把紫砂壺的優(yōu)劣,泥料是第一要義。
紫砂礦石經(jīng)過風化皸裂成小碎石,用石磨碾壓后過篩,形成粉末狀的紫砂顆粒,然后加水煉制成泥。
這才是一塊正宗的原礦紫砂變成泥料的必經(jīng)之路。所謂 泥料正 指的就是用宜興本地料煉制出來的純正紫砂泥。
除此以外,若是調制泥料也應該按照標準、有要求的去調,添加的金屬氧化物、砂料等都應該在合理的范圍內。(來源:品讀紫砂,圖來源:網(wǎng)絡)
關于普洱茶沖泡,保存等知識,請加網(wǎng)絡高級評茶員個人微號:6480348 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