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眾收藏之風日益盛行,書畫、紫砂、奇石等,在藝術市場里此起彼伏。作為炙手可熱的藏品之一,紫砂壺看起來人人可玩,但沒有點專業知識,容易陷入收藏誤區。
今天,我們來聊聊紫砂收藏者常犯的那些錯誤,看看你犯了沒有。
只看年代不看藝術?
許多人以為紫砂壺越老越好,專門收藏舊壺、老壺以待其升值。其實,這種做法是有風險的。
收藏的老壺是否值錢?這個問題我們最近說了很多。衡量一把紫砂壺收藏價值的高低,關鍵還是看藝術價值。
從藝術價值而言,除時大彬、陳鳴遠這類具有標桿性、創造性的明清制壺大師的作品外,老紫砂壺大多按照日用器制作,只是當時的一門手藝,不會像現在的紫砂壺精雕細琢。
有的壺年份足卻并不具備藝術性,更重要的還是要考慮其成型技藝、做工、藝術造型、原料等各種因素,年代短的壺很多時候都比年頭久的更值錢。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完好的老紫砂非常少,且老紫砂壺鑒定大部分是根據買家的經驗鑒定,而市場上有的投機者用新壺做舊來欺騙消費者,經驗不足的收藏者一不小心就會著道。
知名度越高越有收藏價值?
收藏紫砂壺的朋友往往看制壺藝人的知名度。誠然,作者知名度是投資收藏的一項考慮,但并不等于 知名度越高越有收藏價值 。
比如說當代的名家,他們一般有早、中、晚創作階段,每個時期的作品品質相差甚遠,可能某個時期的作品質量不佳,其收藏價值也就不大。
有的收藏者一味追求工藝師的知名度和高職稱,卻忽視了紫砂壺藏品本身的工藝性和藝術性,也是不足取的。
要知道,收藏的是紫砂壺本身而不是壺底的名字。有的紫砂壺工藝師的名氣和職稱很高,可是他有的作品也會做工欠佳、藝術性不足,這樣的紫砂壺也不值得收藏。
因此,對于知名度高的名家壺,我們要理性看待。作品的品質比制壺者的名字更重要,做工優秀、神形兼備的可以考慮,一件比例不協調、看著呆板的名家壺,買來升值空間也不大。
市場表現為收藏投資依據?
我們很多收藏者會特別關注紫砂拍賣市場,落槌價往往被拿來當做標尺,回過頭來衡量同類紫砂壺的身價。
市場表現是投資收藏和風向標和晴雨表,這話不假。但是許多藝術品的市場表現與其實際的藝術價值往往不同步,其 風向標 并不一定指向未來。跟風 入倉 的紫砂壺也有可能不符合未來審美,難以上升高價。
因此,拍出高價的就是好作品,并將此為 入倉 依據的做法,是有失偏頗的。
紫砂收藏者要想有較好的投資回報,必須愛好學習,善于鉆研,吃透紫砂藝術領域,才能養成良好的市場預判能力。
總而言之,紫砂壺收藏絕非易事,除了不被以上幾點誤導之外,還要用心去學習、去了解、去感受、去實踐,才能真正領略紫砂藝術的魅力。(來源:宜興紫砂壺,圖來源:網絡)
關于普洱茶沖泡,保存等知識,請加網絡高級評茶員個人微號:6480348 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