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算得上是中國最經典的顏色,古時也多被稱為朱色。
眾多紫砂泥料中,朱泥作為紅泥的一種,細膩溫潤,深受廣大壺友喜愛。
同時,它也是爭議較多的泥料之一,坊間流傳 無皺不成朱 的傳聞,被奉為金科例律般的存在,這句話真的對嗎?
這事,得從到底什么是起皺說起。
什么是起皺?
當你湊近觀察一把朱泥壺,會發現壺身有類似波紋一樣的痕跡,看上去很凸出,真的用手摸上去感觸,卻沒有明顯凹凸感覺,雜亂中卻讓人感覺很平和。
這就是真正的朱泥皺皺的樣子。
說到這,可能有壺友會擔心:拿一張粗糙的紙面包住生胚,這痕跡也太容易模仿了。
不用擔心,作假的朱泥,壺身有皺,但是壺把和壺嘴未必。
為什么會起皺?
含砂量低,含鐵量高,收縮比率較大,這就是燒制后容易起皺的最大原因。
燒制時壺身收縮,內部疏松的結構靠攏、收緊,而最外層由于沒法繼續靠攏只能向外突起,錯開排列。
正因為如此,所以朱泥壺較之其他泥料,容易皺、容易變形、也容易裂。
無朱不皺?
這個結論并不絕對,畢竟很多傳世的朱泥作品也不起皺。
由此可以判定,朱泥的起皺程度可以人為控制。
但這并意味著可以改變整個泥料的特性,而是說在正常視距下你幾乎不會察覺到壺身有起皺。
小韻說
凡事必有其度,朱泥起皺不假,但請建立在一定溫度的前提下。
窯溫可控處理到位的情況下,燒成后的朱泥壺可以做到除非貼在眼前看才會發現壺身起皺。(來源:品讀紫砂,圖來源:網絡)
關于普洱茶沖泡,保存等知識,請加網絡高級評茶員個人微號:6480348 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