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對于喜歡的東西,都愿意花大量的時間精力金錢去作更深入的了解,比如說早在2000年家家戶戶都只還在騎自行車的時候,我花了2套房子的價格買了一輛富康車,跟著國內拉力大咖徐浪們一起玩改裝。
后來,又跟著玩HiFi,改音箱改前后級;單反相機的鏡頭,也都自己上車床改過轉接環;喜歡什么就改什么,仿佛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總之,看不慣,一個字:改!兩個字:改他!
改得好與不好,另說。這個改的過程,于我來說,其實就是個把原素材分解再學習再堆砌的過程。結果其實并不重要,這個過程,尤其是學習后得到的過程,快樂無比。
改紫砂壺型,也是最近這幾年玩的一個小方向,一開始是改小杯子小碗,后來試著向各位工手提意見,不一定提得對,但得提。做壞了就自己吞下去。
改這一把李寒勇的影瓢,是基于第一眼看著就覺得這個壺型非常 巴適 ,但總覺得哪里不順眼,于是大膽的想法就蹦出來了:我要改了它!
石瓢壺是紫砂壺最為經典的器形之一,從誕生到其發展演變,幾乎每一代的壺藝大師都曾做過此款壺型,以各自獨特的神韻美感,和而不同地在紫砂歷史長河中綻放光芒。
以標準三角形為基礎造型,今天我們能夠看到的石瓢壺,除了有壺藝泰斗一代宗師顧景舟先生的景舟石瓢之外,還有徐漢棠大師的漢棠石瓢,以及其他諸如高瓢、矮瓢、滿瓢、抽角瓢、四方瓢、六角瓢、扁瓢等。
李寒勇1974年生,1991年入紫砂工藝廠,歷經嚴謹的基礎訓練,善于手工筋紋器與大度光器紫砂傳統之創作,筋紋器作品節奏有序,紋理精巧,逸趣率真。光素器作品線面流暢,口蓋嚴密,古樸端莊。2004年進南京藝術學院深造,使其創作思路更深遂遼闊,作品妙筑屢出,可謂是中青代之紫砂傳人。
摹改|影瓢
李寒勇的影瓢,可謂是石瓢變形款的一股小清流,下寬上窄中收腰的造型,使得整把壺,既具有石瓢本身該有的神韻,更具江南婉約小清新的優雅腰線。
但是整體看來,特別的辨識度不是特別高,身筒略臃腫,筒高與筒身的比例不是特別恰當,當然,這個跟每個從的審美追求以及角度不盡相同有關。李寒勇的這把影瓢作為首創作品,不得不說本身是符合大眾審美的,既沒什么突出的優秀之處,但也沒什么大的缺點。
之所以要摹改李寒勇這款影瓢,實際上是黑魚自己對于原作影瓢細節上的一些不同看法,比如說腰線,底部圈足的泥片高度,把的彎角度,流的高度,以及彎流的出水方式等,一方面要照顧壺本身的實用性,二來要契合整把壺的藝術構勢。
能見眾生便是如來,不易匠心方得始終。
可以看到,改進后的影瓢,在身筒的腰線處理上要更 立挺 一些,整個壺的勢可以做到比較穩的狀態;流稍稍加長了大約1.2mm,內斜削出水口倒呈角為110度,這樣更有利于配合蓋上的換氣口施壓,使得出湯更有力,水柱更為集中成圓;而把的處理上,更是把勇瓢的 卩 單耳旁改為 三角插腰 款,使得整把壺更為協調和諧;截蓋的泥片加厚到3.5mm,蓋紐為平直紐略往上提,類似古稱砣的砣耳,更具金石韻味。
摹與改,應該先摹好,再來改,保持好心態,備好銀子,這是我給玩壺人的建議。(文章來源:一山茶;作者:黑魚)
關于普洱茶沖泡,保存等知識,請加網絡高級評茶員個人微號:6480348 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