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壺的過程中注重內修與外養,雙管齊下,才能養出一把好壺來。
內修:一壺不事二茶。盡管古文獻中未見古人一把壺只泡一種茶的表述,也有論者認為紫砂壺對更換茶葉后的香味影響不大。但今天綠茶,明天紅茶,后天黑茶,相互混雜,壺養出來也品性不佳。
紫砂壺大致有高、矮兩類,高壺宜泡發酵茶,發酵茶不避深悶;矮壺宜泡不發酵茶,不發酵茶不宜深悶。急性子養不出好壺,要學會心平氣和,順其自然,養到千度以上燒成的壺沒了火氣,它的色澤才會漂亮。
外養:每次泡茶后必把茶葉掏空,用熱水把茶壺沖洗干凈,擦拭后晾干。切勿將茶湯留在壺內隨壺陰干
泡茶的過程也是有講究的,用沸水澆壺身外壁,是 潤壺 ;用濕軟毛巾擦拭壺身,是 褒壺 ;多壺輪番使用,是 歇壺 ;異茶異壺,是 祀壺 。
紅酒之前,為了讓酒的滋味更甘醇,大家都會先醒酒。其實,喝茶也有類似于醒酒的訣竅,我們稱之為 醒茶 。
一些新茶,會帶有些許的煙火味、渥堆味、火氣等,通過醒茶,可祛除這些雜味,讓茶質更穩定。
陳年普洱、黑茶老茶、陳年的烏龍茶、老白茶,在剛剛出倉時,往往味道沉悶,直接沖泡很難展現其韻味。通過干醒,也可以喚醒老茶的活性,散去倉儲味。
紫砂壺如何 醒茶 ?
先注沸水入空壺,稱為 溫壺 ,是為了控制好壺溫,不致于再注水時被壺吸收而降低熱量。
過1分鐘左右,將壺蓋打開放在 蓋置 上,提壺注水入杯以 溫杯 。注茶后加適度熱水 醒茶 ,到了茶在壺內已快 醒 到適當時,再將溫杯水倒掉。提壺注水傾茶入杯或是持杯敬茶前,養成在茶巾上沾一下的習慣,使壺底、杯底的水滴,被茶巾吸干。
泡茶前,將茶葉用適度熱水快速浸泡一下,俗稱 洗茶 、 醒茶 。一方面可提高茶葉的溫度,使泡茶的水溫更接近實際所需要的溫度,另一方面可利用茶溫升高后,欣賞茶葉的香氣察覺茶葉品質的優劣。
1、悶香
將壺溫熱后,把適量的茶葉放進去,蓋上蓋子,利用壺內的熱度將茶悶1分鐘,這時可欣賞茶葉的香氣。適宜重香氣、輕焙火的新茶。
2、溫潤
將壺溫熱后,把茶葉放進去,以溫度適合這種茶的熱水依內向繞注,將茶葉打濕后,蓋上壺蓋,隨即馬上將水倒掉。這時茶葉吸收了熱量與水分,原本干巴巴的茶葉變成了蓄勢待發的狀態。適宜焙火稍重,或是陳年的老茶。
喝茶小貼士
紫砂壺無論何種泥料皆可泡茶嗎?
對的。只要是紫砂壺,不管何種泥料,都具有獨特的雙氣孔結構,都具有透氣性,都是宜茶的。唯獨朱泥的收縮比大,燒成后相對密度大,兼有瓷器善存茶香、紫砂可透氣的性能,故特別適宜泡烏龍、鐵觀音。
同樣一款茶,不同的人泡出來好喝的程度不一樣,同樣的人,不同的醒茶方法,泡出來的效果不一樣,會醒茶的人,泡出來好喝很多!(來源:紫砂壺友薈)
關于普洱茶沖泡,保存等知識,請加網絡高級評茶員個人微號:6480348 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