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壺的朋友都知道,泥料是黃龍山的料最好,但自己手頭的壺,是不是黃龍山料,卻無法去判斷它,現在的泥料亂七八糟,各種各樣的都有,尤其新手朋友,會被帶偏。今天我們來說說,如何去分辨
外山啊,比如浙江長興,安徽等地啊,都有跟紫砂類似的泥料,這些泥料啊,原礦石的質地,非常的堅硬,沒有我們本山的好,本山礦料啊,它非常的疏松,風化程度很高,本山礦石,你淋上水后啊,很容易風化,甚至只要幾個小時,就可以看得見,變得很疏很疏,用手輕輕一撥,就脫落了,一片一片,你捏上去,是很疏松的。這是從原礦石上的一個區別。之前我們發的視頻中有提到過。
本山泥料,為什么說好呢,這個就要說到地理上的造山運動,我們的地殼變化,我們這丁蜀鎮,屬于古生帶陸相沉積地質結構,在古生代,這個地方是大陸邊沿的湖盆、水凹地,在各種外力的作用下形成了沉積巖,富含了很多石英、云母、黏土礦、還有很多礦物質。
石英、礦物質,都在泥料中,我們很難去看到,但在做成的壺上啊,可以清晰看到很多云母,也就是壺面上的白色發亮的云母片,我們可以通過這個來分辨。而且本山料,泥料很疏松,砂與砂之間的間隙比較大,透氣不透水,所以它的透氣性,比其他泥料都要來著好,即使倒入開水啊,壺面都有很大的起色,而且養出包漿來,壺面的油性更足,更醇厚。養出包漿后,即使你一段時間內不去用它,隔個三五個月或者更久,它的包漿還在。
如果是外山料,隔一段時間不用,它的包漿又會下去,不沉穩,而且澀澀的,手摸上去,手感有點刺手,不圓潤。養起來,很難包漿,因為透氣性不好,油性不足。
還有一個鐵質的問題,原礦石中,都富含各種微量礦物質,其中鐵元素,我們經常看得到,就是在壺面上啊,多多少少會看到黑色的小點,這個就是鐵質啊,很不討喜,對于懂壺的行家來說,這個都沒事的,如果是新手朋友啊,就會覺得是瑕疵,他更愿意買很純凈無絲毫雜質的壺。根據這一心理,泥商煉制泥料的時候,會通過酸洗來,洗去那些原有的鐵質,經過酸洗的泥料非常的純凈,沒有絲毫雜質,但多多少少會殘留化工東西。鐵質啊,這個都沒事的,原礦泥料中多多少少會有,不必去過于糾結。
黃龍山料啊,為什么說好,主要是它的透氣性!(文章來源:紫砂壺百科全書;作者:陳老師)
關于普洱茶沖泡,保存等知識,請加網絡高級評茶員個人微號:6480348 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