勢 在中國古典審美中是十分重要的概念。
例如書法中講究 書勢 ,從單純的一點一劃,到每個字的字形結構以及相生相發的勢脈關聯。
或某個書法家的風貌特征等等無不可用 勢 的概念來描述。
再比如,國畫中有 畫勢 ,清代學者王船山在《姜齋詩話》中有句名言,他說 論畫者曰: 咫尺有萬里之勢。
國畫創作以 勢 取象,以 勢 立形,因 勢 而導于筆墨,貫于創作的始終。
壺勢
紫砂壺,這一中國傳統茶器之中也有 勢 。
紫砂壺之 壺勢 ,包含兩部分,分別為 形勢 與 神勢 。
形,取之于天地;
神,發乎于心源。
1.形勢
形勢 ,即壺的形狀式樣之美。方器、圓器、花器、筋瓤器,其最初的靈感無一不是從天地萬物中汲取。
植物、動物、生活中的物件,在匠人的手工都被取其形體的精髓,融入紫砂壺創作中。
于是有了以南瓜為形的南瓜壺,有了以龍入壺的魚化龍,有了來自水鄉小橋的上新橋
一把壺的 形勢 之美,來自于每個部分。
嘴、把、口、底、足、蓋、的子,所支配的方向。由點、線到面,線條的來龍去脈,緩沖過渡,明暗轉折,虛實對比。
這些都決定著壺的 形勢 。
2.神勢
很多人做的紫砂壺是沒有氣息、沒有神韻的,方是呆板的方,圓是萎靡的圓,筋紋不勁道,花器更是了無生趣。
徒具形式,只是一味的模仿,讓紫砂壺只有 形勢 而失了 神勢 。
顧景舟曾經這樣說過: 形美了,有神了,壺上所有的附件,就都貫氣了;一旦貫氣,壺的整體,就有韻了。
而 神勢 就是紫砂壺的韻味。一把好壺,必然是傾注了匠人對壺的感情,有著匠人自己對壺的理解,注入匠人自己的巧思,這樣的壺就有了 神勢 。
陳曼生設計的每把壺中都有著他灑脫的文人情懷。瞿子冶刻的子冶石瓢,通轉的竹枝,清高獨傲。顧景舟的壺里也有儒家之味,正派而端莊。(來源:紫砂壺收藏,圖來源:網絡)
關于普洱茶沖泡,保存等知識,請加網絡高級評茶員個人微號:6480348 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