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朋友會問到我,這把石瓢壺,可以看看壺底嗎?我拍后發過去,朋友產生疑問,壺底怎么會有一圈印子?有沒有沒有一圈底印的石瓢壺?
大家可以看看自己手頭的石瓢壺,是不是底部都有這么一圈印子。這個印子呢,是做壺的時候,身筒和底片相接合的一個位置,做壺,需要粘合,用的都是脂泥,(脂泥,是泥料曬干后,磨成粉末,噴水,拌均,用來起粘結的作用),而這一圈印子呢,就是身筒和底部在脂泥粘結的地方,脂泥的收縮,和泥條泥片的收縮不同,所以入窯高溫燒出來后,就會浮現這一圈印子。
諸如底部裝有腳的、一捺底的,全手工做的假底,燒窯后,都會浮現這么一圈底印。尤其朱泥全手工壺,尤其可見。
我們在壺口的位置,也經常會看見一圈印子,這是全手的痕跡。
紅色圈出的這個位置,淺淺的一圈,這是全手工拍打成型后的身筒,壺口這個位置,再重新加了一塊準片,用脂泥相粘,為什么要加一塊準片呢?是為了做壺口,開壺口后,壺口要有一個厚度支持壺蓋。尤其是在直壺口的這些壺型,比較常見這現象,比如石瓢、西施、秦權、思亭、梨形。其他全手的壺型,例如仿鼓這類有子母線的,印子都會被清理子母線的線杠抹去,所以看不出來。
如果你的壺,壺面有這些印子,基本上可以判斷是全手的了。(來源:紫砂壺百科全書,圖來源:網絡)
關于普洱茶沖泡,保存等知識,請加網絡高級評茶員個人微號:6480348 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