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確實是個神奇的東西。它下得了廚房,也進得了廳堂。它特平常,也特高貴。它特一般,也特精英。它特草根,也特儒雅。
紫砂壺神奇的功能主要體現在下面三個方面:
發味留香,堪稱紫砂壺的第一妙。水是茶之母,壺是茶之父。茶湯的孕育和最終形成,壺的作用不容輕視。經過幾個朝代的比較,鑒別,茶客們發現,用紫砂壺泡茶,可以最大限度地開發茶湯的色,香,味。紫砂壺,里外不上釉,永遠素面朝天,就是不用的時候,它也能散發出淡淡的茶香。
抗餿防腐,當為紫砂壺的第二妙。較之于其他材質,紫砂有一個特點,叫透而不漏。它具有很好的透氣性,但又不漏水。用透而不漏的紫砂做壺,它就具有抗餿防腐的功能。
紫砂壺還有一妙,變色韜光。制作紫砂壺的泥料,俗稱五色土。許多人相信,用五色土做成的壺,是有靈性的。在燒制的過程中,隨著爐溫的升高,它會不停地改變顏色,瑰琦之窯變,非一色之可名。紫砂壺在使用的過程中,還會變光變色。一把紫砂壺,只要你精心養育,它會不斷地變光變色,直到變得潤如古玉,光可鑒人,給收藏者,給使用者帶來意外的驚喜。
天下的紫砂壺,產于同一個地方,就是江蘇宜興丁蜀鎮。宋代以來,這個地方就是一個家家制坯,戶戶搗泥的陶藝世界。當地人,衣食所需,均惟陶業是賴。吃的,穿的全仰仗做陶的手藝。
制作紫砂壺的料子,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泥土,它是一種礦石,一種堅硬的,稀有的礦石。這種礦石,普天之下只有丁蜀鎮周邊的小山上有,故被稱之為泥中精,礦中寶。那種罕見的礦石,經過風化,碾碎以后,形成的紫砂泥,具有密度極高,排列有序的氣孔。這些神奇的氣孔,為紫砂的妙處奠定了物質基礎。
歷史上第一把紫砂壺,叫樹癭壺,作者供春。供春是壺藝界的泰斗,鼻祖。當年供春覺得銀杏樹上的樹癭滄桑,古樸,有意味,就模仿樹癭,捏了一把壺,取名樹癭壺。這把壺號稱天下第一壺。這已經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茶具了,而是一件藝術品。史學家也認為,正是供春的樹癭壺,把日用陶器帶進了藝術美陶的境界。
紫砂壺界供奉的祖師爺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范蠡,其實他并不會做壺,只是因為他有個名字叫陶朱公而已。
在愛壺人心目中,紫砂壺是物華天寶,是摯友高朋。他們把紫砂壺譽為:溫潤如君子,豪邁如丈夫,風流如詞客,麗嫻如佳人,葆光如隱士,瀟灑如少年,樸訥如仁人,飄逸如仙子,廉潔如高士,脫塵如衲子。紫砂壺根本就不是一個器物,它就是人,就是身份,就是地位,就是一種生活方式,就是一個個不盡相同的人。(來源:美學禪茶,圖來源:網絡)
關于普洱茶沖泡,保存等知識,請加網絡高級評茶員個人微號:6480348 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