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腹壺,或者叫扁仿鼓壺,依壺身矮,壺口大而得名。日本奧蘭田君對壺之理趣有此論述: 知理而不趣者,獨取小與直,而不取大與直。知理又知趣者,不論大小曲直,擇其善者皆取之。知理而不知趣,是為下乘,知理知趣是為上乘。
此壺理趣兼得,當屬上乘無疑。理,此壺身線且口大,宜泡綠茶,一彎流出水條索長且涎水。壺把端拿,甚是輕巧,亦感舒適,平衡點恰到好處。趣,整體協調、對稱,且節奏感強烈。若俯視,鈕蓋、肩、腹五個圓圈,如漣漪蕩漾,十分悅目。蓋邊線略強于口線,正合國人天蓋地之理念。壺蓋倒置亦無傾斜之慮,也是一趣。此壺泥佳、工精、造型美、難度大,宜用宜賞,內涵深,回味長,實乃上乘中之經典之作。
扁腹與仿古的區別
仿古身筒呈鼓型,所以又稱仿鼓,扁腹身筒呈扁鼓狀,所以又稱扁鼓,雖為同一基本型轉化出來的器型,但細節差異頗大。
底部:仿鼓壺收平底多,扁腹壺是一捺底,而且身筒下部收得較緊。
肩部:仿鼓壺肩必須高聳挺拔才有氣勢,扁腹卻必須平肩但不可塌肩,難度在此。
頸部:仿鼓壺留短頸,扁腹可不留頸。
子口:仿鼓壺子口呈一線,扁腹分子母。
提鈕:仿鼓壺提鈕和蓋之間略有頸隙,提鈕為等比例縮小的壺身形狀,扁腹鈕和蓋之間無明顯間隙,為身筒縮小型之倒置。
嘴流:仿鼓壺的流短于扁腹壺的流。
氣韻:仿鼓壺的氣勢要有十面張力,也就是一個充滿氣的牛皮大鼓那樣;而扁腹則更強調橫向的四面張力。
扁腹壺身,扁而不塌,沉穩寧靜。肩上弧度潤澤飽滿,流、把,前后一氣貫通,自然流暢渾成一體,韻味無窮。口延轉接線條交待明確、干凈利落。蓋紐圓潤與流、把呼應。做工細膩,技藝出眾,且散發雋永神韻,令人再三觀之,每有所得。(來源:普洱茶)
關于普洱茶沖泡,保存等知識,請加網絡高級評茶員個人微號:6480348 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