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在說的假紫砂中,有手拉壺機車壺和灌漿壺,我國最早的民國時期,引進了注漿成型法,到五十年代全面普及,在那時,此種工藝多是用于瓷器的。
什么是灌漿壺?
灌漿壺:是把泥漿打磨得非常細膩,加入玻璃水、高嶺土、以及化工顏料,按照一定的配比,攪拌成細泥漿,然后注入模具,等水分干后脫模出來,就是一把完整的紫砂壺了,燒出來看起來像紫砂,其實已經接近瓷器,失去了紫砂壺的透氣性,不管使用多久也不會包漿。
灌漿壺的模型,有直接帶有嘴把的,把泥漿倒入模型泥漿順著磨具流淌,如果壺外有嘴把壺腳等突出的地方,磨具內部它必有凹進去的地方,泥漿會順著凹點流進去,等水分干后就會留下一個一個凹點,這個凹點很自然,沒有人工處理的痕跡。
這樣的灌漿壺,一個熟練的工人,一天能生產三五百個,非常的大批量,欺騙的也都是不懂壺的新手朋友。
還有一種,比較復雜的壺型,壺身都帶有很夸張的圖案,這種灌漿壺,磨具里面就直接把圖案的內容摳好了,倒入泥漿,等水分干后,脫模,壺身上就直接有圖案了,非常的呆板,線條很粗狂,這種圖案就像是擠出來的。
而紫砂壺的制作,一直是傳承古法,以手工拍打泥片成型和半手工擋坯模型成型,因此無法大批量的生產。
如需了解全手工與半手工區別,詳情可以參考此文《紫砂壺全手工和半手工,你分的清嗎?》
歷史背景
到1958年,大躍進如火如荼的時候,研究紫砂壺的大批量生產被提上紫砂工藝廠的日程,產量第一。
在當時,顧景舟是公開反對這一技術的,他認為紫砂壺的做工、氣韻、傳承都在手工上,而灌漿的紫砂壺,從泥料到工藝都失去這樣的魅力。所以這一技術在研究成功后沒多久,便被宣布停用了。
灌漿壺稱為假紫砂的原因是其目數極細,并且加入水玻璃,這樣的紫砂壺失去了其特有的透氣性。有段時間,由紫砂廠出品的灌漿壺很多都被退貨了。
注漿產品不適用于高檔藝術品和實用紫砂壺的生產,后來,這項技術在紫砂中多用于茶寵的制造,好多旅游景點現在也可以看到,有個小破孩在撒尿的小擺件,就是用這種工藝生產的。灌漿的紫砂壺是沒有其手工價值的和實用價值的。
如何判斷?
對灌漿壺的判斷,以下幾個方面可供參考:
1.壺內壁各部件接處有凹陷
灌漿法成型的壺是泥漿流動,所以燒制后外壁凸處,內壁必有凹陷。
2.價格一般比較低廉(以次充好除外)
因為灌漿的制作成本比較低,所以這類的壺的售價一般也不會高。
以上可供參考,但并不絕對,因為有的壺可能只是壺嘴是灌漿等,一般剛接觸的壺友還是很難分辨的。(來源:紫砂壺鑒賞與收藏秘籍,圖來源:網絡)
關于普洱茶沖泡,保存等知識,請加網絡高級評茶員個人微號:6480348 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