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紫砂知識,廣交天下茶友。為新手導航,為壺癡把關,為大眾開蒙。紫砂每日談,談及紫砂方方面面。
某一壺友,訂做了一把紫砂壺,等了十幾天還沒有給貨,便著急了,說一把壺需要做十幾天嗎?
是的,一把壺可能兩三天也能做出來,但并不是說兩三天做出來給你,就是好的壺。
紫砂業(yè)內流行一句話:三份工七分晾,是說做紫砂壺,工只占三分,而晾占七分。晾的不好,燒出來也不是好壺。
晾,簡而言之就是壺的生胚自然放置,等待時間的演化,慢慢變干。甚至在做壺的時候,也可以做一做,晾一晾,然后再做。顧景舟先生一把壺可以做一年,就是這個道理。這其中除了慢慢精修紫砂壺,晾的作用也很重要。
有的壺友建議上工業(yè)化的烘干機和保濕機器,甚至改良室內環(huán)境,達到快速 晾干 的作用。我是不欣賞這種做法的。
記得很早以前,有部韓國電視劇《大長今》,女主角長今奉命照顧皇后的保姆尙宮,尚宮臨終的時候念念不忘她哥哥曾經(jīng)給她的米粒,長今用盡一切辦法,也包括烘干的手段是新米快速脫水,但是始終不是曾經(jīng)的那個味道。而廟里的農夫用太陽直接曬干的新米,正是尚宮苦苦念念不忘的米的味道。任何干預,都不如自然!
話說茅臺酒、五糧液等名酒,即使原材料啥都一樣,拿到你家去釀,也不是茅臺的味道,也不是五糧液的味道。就算你買了當?shù)氐母吡唬×水數(shù)氐乃菦]有當?shù)氐淖匀画h(huán)境。老酒窖的環(huán)境是你復制不了的。
我們吃了很多大棚蔬菜,我們吃了很多工業(yè)化飼育的肉雞、蛋雞。但是,我們總感覺不如年少時家里菜地里現(xiàn)摘的當季蔬菜,不如家養(yǎng)的雞和雞蛋。工業(yè)化反季節(jié),可以快速,但是不能賦予自然的魅力。
做紫砂也是如此,為什么要經(jīng)過陳腐?就是因為時間的確很重要。做壺需要晾,也是因為時間很重要。
晾,不僅僅是等待,而是晾的過程,確實發(fā)生著微妙的變化,這把紫砂壺會把潤度均衡,會把透氣完成,會把砂性顯現(xiàn)。
《中庸》言:天命謂之性,率性之謂道。只有遵循自然,才是道之根本。如果不遵循自然,冬天不做冬天的事,夏天不做夏天的事情,那豈是為道之根本?簡單的一個晾字,就是做壺之道。《中庸》又言: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如果用烘干等方式快速晾干,不是做壺之道。
能認認真真遵循做壺之道,用時間慢慢修養(yǎng),是師傅應有的堅持,也是壺友應得的獎賞。
有些做壺師傅,喜歡投機取巧,快速成壺,實在不是該贊賞的行為。
修合無人問,存心有天知。
君子當慎獨,在無人所見時,也能認認真真的為道,而不是取巧。
所以,假如你是定做的紫砂壺,最好允許你的紫砂壺慢慢的晾。
過早的拿去燒,你看不出什么,師傅也能很早的交差,看起來兩全其美,實際上不是用心之作。
修行是漫長的,何須急于一時。(來源:石破天紫砂壺講談社,圖片來源:網(wǎng)絡)
關于普洱茶沖泡,保存等知識,請加網(wǎng)絡高級評茶員個人微號:6480348 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