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兩把壺,看起來似乎沒有什么不同,上手后發現一把非常輕,拿起壺蓋竟然和蛋殼差不多薄,這就是薄胎紫砂壺,是紫砂壺中的珍品。
1.什么是薄胎紫砂壺?
薄胎 原本是瓷器制作的一種 神技 ,起源于景德鎮。
薄胎瓷亦稱 脫胎瓷 、 蛋殼瓷 。是江西景德鎮傳統瓷器品種中最久負盛名的特種工藝產品之一。特點是瓷胎薄如蛋殼、透光、胎質用純釉制成。是中國景德鎮傳統藝術名瓷之一。
歷史上的薄胎紫砂壺最早興起于廣東潮汕地區,早在明清時期,就有藝人將該技法運用在紫砂制壺工藝之中。人們常用 薄如蟬翼,輕似浮云 來形容薄胎紫砂壺。
因紫砂不像瓷器的光潔釉面而透光,也不像玉器剔透,所以薄胎紫砂壺看起來與普通紫砂壺毫無區別,視覺上看不出什么不同,同樣是沉穩厚重的感覺,但拿在手上卻很輕盈。
因為薄胎紫砂壺質薄,且有助于茶香的散發,所以格外受人們的青睞,也更容易體現純手工功力。
但是薄胎紫砂壺也要求匠人的技藝很高,只有擁有多年經驗的制壺高手才會做。
2.薄胎難做
做薄胎壺時,打泥片時打得比一般壺要薄,由于胎薄、成形難,燒制時受熱不均而易燒裂的原因,因而薄胎壺對技術純熟程度的要求很高,要制作出一把完美的薄胎壺,并非易事。
而且,并不是所有的泥料都適合做薄胎壺,有的泥料收縮比較小,是很難做成薄胎的,比如紫泥。
而朱泥的密度小、氣孔小水分不易蒸發,所以運用薄胎技術有助于茶香的散發和提升。
泥料中顆粒較粗的也不能拿來做薄胎,即使做成也由于顆粒太粗,很容易燒出瑕疵點。用來做薄胎泥料的,都是萬眾挑一的優質原礦。
制作薄胎壺時對環境的濕度也有嚴格的要求,一把好的薄胎壺要 薄 中見穩重,壺體的厚度一般是在0.2-0.3cm之間,不是誰都做得好,所以傳世作品并不多。
3.薄胎養護
紫砂壺作為傳統,實用器薄胎壺還要更多的照顧到 觀賞審美 和 實用審美 的要求,不能為了 薄 而 薄 ,甚至讓人不敢用手去摸,生怕會把壺給碰碎。
薄胎紫砂壺由于胎壁較薄,使用的時一定要格外小心,如遇到磕碰,壺體比較容易 受傷 。
在冬天使用前要注意先溫壺,否則溫差太大容易造成壺體驚裂。
薄胎紫砂壺的養用跟普通的紫砂壺一樣,也怕油膩,每次泡完茶也要記得擦拭干凈,放在通風處。(來源:紫砂壺北京壺友會,圖片來源:網絡)
關于普洱茶沖泡,保存等知識,請加網絡高級評茶員個人微號:6480348 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