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結束的2018江蘇和信秋拍中,這款清楊彭年制、陳曼生刻的阿曼陀室玉成窯壺以750萬落槌,位居當場季軍。
阿曼陀室,可以說是紫砂界最著名的 商標 之一,而幕后推手就是大名鼎鼎的 西泠八家 之一 陳鴻壽(曼生)。
當年陳鴻壽官場失意,幾經周折才得溧陽縣令一職。然而就是在溧陽為官的這段時間,改寫了紫砂壺的歷史、命運和發展進程。他迷戀上了紫砂壺,一有空就鉆進窯頭小屋,與楊彭年等當地紫砂名手品壺論藝,笑談人生。
陳鴻壽愛好藝術且造詣極高,篆刻出入秦漢,繪畫則精于山水花鳥,書法以隸書行書最為拿手。楊彭年則以善制茗壺著稱,作品渾樸端雅,有天然之致;又善銘刻與書法,追求金石味。兩人一見如故,開始將詩文書畫與紫砂陶藝結合,由此開創了紫砂 文人壺 的先河。
為了便于創作,陳鴻濤為楊彭年、楊鳳年兄妹開辟一間工作室,并親筆題名 阿曼陀室 ,廣邀文人雅士、紫砂陶手,共襄盛舉。 阿曼陀 源自梵文Mandala,有 眾神聚會之所 的意思,正合陳鴻壽之意。
自此,帶有 阿曼陀室 印款的紫砂壺開始風靡主流社會,成為格調、品質的保證。一般由陳鴻壽設計壺樣,楊彭年、楊鳳年兄妹制壺,再由陳鴻壽繪畫題銘;亦有二人共創壺式,皆對后世產生很大影響,在紫砂史上留下了 壺隨字貴、字依壺傳 的經典名言。
到了今天, 阿曼陀室 紫砂壺在拍賣場上幾乎無往不利:
2016年北京瀚海秋拍,阿曼陀室合歡壺以115萬元成交;
2018年西泠印社春拍,阿曼陀室紫泥笠蔭壺以270萬落槌;
阿曼陀室紫泥井欄壺以360萬落槌。
如果說文人壺的誕生是紫砂壺歷史上不朽的藝術篇章,那么 阿曼陀室 就是其中最輝煌的段落;它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收藏價值無可估量。(作者:藏壺,來源:藏壺人,圖片來源:網絡)
關于普洱茶沖泡,保存等知識,請加網絡高級評茶員個人微號:6480348 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