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網絡)
紫砂,本質是茶器,是泡茶的工具。對于大部分的人來說,如果只是買一把壺泡茶,只要這把紫砂壺符合制壺要求,是自己喜歡的泥料就好了,至于是全手工還是半手工不必過于在乎。
那么,如果涉及到收藏呢?半手工的壺到底有沒有收藏價值呢?這得辯證的來看,半手工之間也有區別。
古今半手工的區別
早在明朝時大彬改制紫砂制壺技法之前,就有了用木模制壺的方法,當時多用于筋紋器的制作,對所制壺的器形也有限制。
現代制壺中的半手工,起源于高莊教授把石膏制模的技法引入到紫砂的生產中,大大提高了紫砂壺的生產效率,同時又不像灌漿、手拉胚等失去了紫砂的意義。
半手工的壺是否值得收藏
論實用,全手工和半手工的壺是沒有任何差別的。但半手工是否值得收藏,私以為,這得區別對待。
判斷一把半手工壺是否值得收藏應該注意以下兩點:
1、只是為了提高生產效率,沒有收藏價值
現代的半手工大多數是為了提高產量,全手工做壺效率低,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如果用半手工產量上去了,也不破壞紫砂的本質。
這樣的紫砂壺只有實用價值,沒有收藏價值。這類壺的制作過程一般如下所示。
1、打泥條,裁好,圍身桶,處理好接頭。
2、拍打身桶,拍打好大致形狀后,放進模型里。搪身筒,馬虎不得,不然身筒出來,會憋。
3、做蓋子,捖蓋子,要處理的干凈。
4、做嘴、把、足。挖壺嘴,控 把 的型,挺直有力,要求厚度均勻、內壁平整,這樣才出水流暢。
5、戳出水孔,排列整齊,大小適當,清理干凈。裝壺鈕,并修整,運用 加減法 ,少了補,多了剔除,胥出自然、和諧。嘴把裝后精加工。
6、壺蓋孔洞的細節處理,一定要干凈,壺蓋子口要圓。用牛角明針,光身筒、嘴、把等,考驗功力。
7、身筒開蓋,修整壺口,要讓蓋子正好放進壺口,需非常小心,不能太大或太小。敲底章,這時候也快到了尾聲了。
8、推墻刮底,壺底內部處理干凈,出水孔的清理, 倒角 。完工。
2、為了更好的達到型的要求,有收藏價值
有時候匠人為了更好的達到型的要求,會借助半手工成型。如汪寅仙著名的光器 曲壺 ,圈內眾所周知是借助半手工成型。
但這是為了更好的達到型的要求,做出了力度美與味道,夸張的詮釋了曲線的張力與優美,做工非常扎實到位,無疑這是值得收藏的。
如果某一半手工壺由作者加入了獨有的思想,創別人所未能,且壺型優美和諧、寓意美好吉祥,不僅這把壺有收藏價值,連其模具也有收藏價值。
決定作品價值或意義的不在于成型方法,衡量一件紫砂作品的好壞,標準應該是全面的,不能只看成型方法。(來源:喝茶的學問)
關于普洱茶沖泡,保存等知識,請加網絡高級評茶員個人微號:6480348 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