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從明代誕生至今,已經從最初的茶具漸漸演變為文玩,讓文人雅士們又多了一種選擇,成為類似蘭花、古董等之類可以供玩家修身養性的器具。
那么,宜興紫砂壺都有哪些玩法呢?
01.玩文化
紫砂壺最初出現時僅僅就是一個飲水的器具,隨著文人的參與與把玩,紫砂壺被賦予了大量的文化元素和文化品位。特別是明清時期,由于迎合了當時士人淺嘗低吟、自斟自飲的茶風,紫砂壺逐漸被精于茶理的文人所關注和喜愛,眾多文人雅士參與設計制作,賦予紫砂壺以文人藝術品的特質。紫砂壺藝術已具備高度的藝術品味,逐漸形成了獨特的名族風格。
隨著一些達官貴人和學者、詩人、畫家、設計家、書畫家等文人對紫砂壺的青睞,將文化元素與紫砂壺制作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提升了紫砂壺的藝術品味和魅力,凸顯了它不同于其他飲茶器具的特質,令人賞心悅目。正如一位學者所說 精湛的工藝與文人的品味相結合,將一種實用的陶器提升為一個文化象征。
02.玩歷史
在明代嘉靖到隆慶年間,繼供春而起的紫砂名藝人有董翰、趙梁、時朋和元暢四人,并稱為 名壺四大家 ,這些名家均以造型的藝術化取勝。
明代萬歷年間的名家有時大彬、李仲芳和徐友泉師徒三人,他們壺藝高超,在當時就有 壺家妙手稱三大 之譽。以時大彬為代表,所制茗壺,千狀萬態,信手拈來,巧奪天工,世稱 時壺 、 大彬壺 ,為后代之楷模。
清代紫砂壺制作進入全盛時期,清朝初期,幾何形器非常流行,筋紋形器和自然形器已發展成熟。技巧精湛、善于創新的陳鳴遠是其中佼佼者,與時大彬并稱。清道光、咸豐年間至民國初年紫砂壺的壺形和裝飾愈加變化多端,千姿百態。工藝追求簡潔明快,壺式取材于自然的果蔬并配以簡單枝蔓,極為精巧。
03.玩投資
把玩與收藏紫砂壺,既是一種對紫砂藝術的傳承和珍愛,同時也是一種投資。對于每一位壺友來說,必須要明確自己喜愛紫砂壺的目的,是為了欣賞還是為了投資。
在把玩與收藏的過程中,隨著時間的推移,你所收藏的藏品的價值不斷上漲,這不僅是對你的 眼力 和欣賞、判斷水平的肯定和考驗,使你獲得了實實在在的物質享受和經濟效益。這也許就是能夠讓人們對紫砂壺情有獨鐘的另外一種魅力所在吧。
04.玩收藏
近年來,隨著紫砂熱的興起,已經演變為一種獨立的藝術收藏門類。如果把紫砂壺作為一種藏品,可以不必計較其升值潛力如何,市場前景如何,最重要的是要自己喜歡,可以按照自己的經濟狀況對各個層次的紫砂壺進行收藏。
在收藏與把玩的過程中,主要考慮是否喜歡和欣賞所收藏的每一把壺的形態、做工以及體現出的藝術品位等等,而不必過多地追求其市場價值。
05.玩茶道
在我國,茶被視為健康的飲料、生活的享受、友誼的紐帶、文明的象征,備受國人的喜愛。因而飲茶也得到大家的推崇,被視為 道 。陳香白先生認為,中國茶道的精神是和;周作人先生認為茶道通俗地說就是忙里偷閑,苦中作樂,在不完全現實中享受一點美與和諧,在剎那間體會永久。由此可見,品茶有益、品茶有禮、品茶有道,在品茶中能夠享受到一份淡泊、寧靜的意境。
同時,紫砂壺藝本身就是一種高雅的藝術形式,其中蘊含著大量的知識、文化和藝術價值,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珍愛之物。所以把玩紫砂壺就要從心里喜歡和重視。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對紫砂壺的保養,特別是按照紫砂壺的習性進行養護,保持壺的品質和潔凈。一件布滿茶垢的紫砂壺,無論身價再高,也不能給人以美的享受。(來源:普洱茶,圖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