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不同泥料所含的化學成分各異,所以每種顏色的砂料在燒制過程中,不同的溫度,不同的氣氛而呈現不同的顏色和肌理效果,其出乎意想不到的色彩變化,被人們命名為紫砂窯變。
紫砂的窯變燒制技法,使紫砂溫潤的肌理在火的藝術中充分的體現,給做工精湛的紫砂工藝增添了無窮的魄力,就像中國畫中的潤色一般,更具自然天成。
人們不改變材質及其質地,而使其色彩自然豐富,這天然變幻的色澤,個性獨特,不可復制。
紫砂窯變是紫砂工藝的一次革命,它使原本可以重復制作的紫砂壺工藝,通過色彩的天然變化達到不可復制的效果,同樣的造型,色彩各異,故有紫砂窯變可遇不可求的美譽,被認為紫砂藝術的高境界。
紫砂窯變燒制技術,是一項復雜的創作思維理念,創作者應對紫砂材質有深入研究、燒制技術嫻熟,及深厚的文化藝術素養。
紫砂窯變壺與鈞窯之窯變顏色,或呈彌漫狀或顯聚成形不同的是,它不僅有著夢幻般色暈、撒落、漸變、斑剝、雙面異色、色中泛色、色中含色等多種窯變效果,而且還能呈現出與多種文物品種色類同的色相。
即:似青銅器的古綠銅色,似香爐的古黃銅色,似古漆器的紅黑相間斑剝色,似紅木的棕褐色,似古象牙的牙黃色,似宋瓷的天青色、似硯石的青褐色等,真所謂 入窯一色,出窯百彩 ,其大大拓展了欣賞者的聯想空間,開創紫砂審美新境界,獨樹一幟。
色彩的過渡自然程度、色彩的稀有程度、顏色與造型的恰到好處等,決定一把窯變壺的優劣,演繹火焰的美麗痕跡,如大自然中的奇石一般。
由于窯變工藝受燒制技術的極大影響,故稀有而又美麗。
紫砂窯變的色彩過渡,是一個自然的過渡,它是通過窯中氣流的變化形成,是對壺體表皮的色彩作用,色彩與色彩的中間過渡自然,不是單一的顏色。
燒制出的色彩,隨著時間的推移、泡茶的次數增多而起著變化,有可能黃中發綠,綠中泛黃、泛紅,黃得更橙,綠得更翠,紅得更沉,紫中泛青,或者中間泛出各種自然的顆粒色彩等等,妙不可言。
紫砂窯變的色彩形成藝術化,在變化中得以升華。或多或少,或深或淺,面大面小,陰陽相補,極度自然,充分體現出美感,也是紫砂窯變價值的所在。(來源:砂海墨韻,圖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