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我,曾經學的是個與“茶”八竿子打不著的專業,名曰“古代文學”。
畢業后兜兜轉轉,機緣巧合之下接觸到了“茶”這妙物,一時仿若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看什么都覺得新鮮。
雖說一切都很新奇有趣,但“新鮮”二字本就透著些無知的意思。偏生我還是個要面子的人,想著輸人不輸陣,怎么著也不能露了怯。
因而每每輪到我泡茶的時候,心說咱也不能跌了咱文學青年的份兒,硬著頭皮也硬著手腳,就這么抄起蓋碗給大家來一泡。
自以為,咱這手法這見識,比之茶學專業的朋友們當然不如,但比起門外漢,好歹也算是半條腿跨進門里來了不是么?
身為“半個門里人”,就得有樣學樣、像模像樣地端出門里人的架子來。
蓋碗太燙?一定是我茶泡得太少,燙著燙著就習慣!
茶太苦?必然是我的舌頭還沒有閱樅無數,喝著喝著就不怕了!
總而言之,千錯萬錯是我無知的錯,我會努力改進,但只要我不說,誰還能看出來是怎么的?一口爛牙咬碎了,面上照舊是個從容淡定的從業者!
直到某日,我依舊咬著牙,顫顫巍巍拈著蓋碗,帶著一臉公式化假笑,出著一碗我并不怎么能欣賞得來的茶湯,朋友忽然開口:“你的手,在發抖誒。”
那一刻,我如遭雷擊:原來所有在我看來天衣無縫的忍耐與偽裝,全部只是“我以為”而已。
我那燙得發紅的手指頭與嘴里繞舌三日綿延不絕的苦味兒,在這時仿佛統統成了看客們觀滑稽戲有感而發出的愉快笑聲,一聲聲扎得人臉頰發脹耳膜疼。
朋友又問:“你在緊張什么?”
我愣了愣,下意識想反駁,話到嘴邊卻發現自己說不出口。
是啊,我在緊張什么?
緊張自己動作不熟練?緊張會被蓋碗燙到手?緊張自己泡不好那碗茶暴殄天物?還是緊張會被別人看笑話?
可是我本就是個新手,動作不熟練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蓋碗會燙,除了我還沒有建立耐受這個原因之外,也有可能是我拿碗的姿勢不正確。
手邊的茶那樣的多,我也完全沒必要一蹴而就地去品我欣賞不來的茶,從我喜歡的慢慢開始嘗試即可。
至于別人看我的笑話——誰又不是從新手這個階段過來的?朋友之間,又有誰會因為這點微不足道的僵硬動作而嘲笑我?真正讓我緊張于“被人看笑話”的,恐怕不是客觀現實,而是我心中對于自我能力的評估:“我就是個笨手笨腳的新手。”
歸根結底,我的“緊張”與“焦慮”,源自我理想中那個手腳麻利業務嫻熟的自我、和現實里磕磕絆絆似懂非懂的真實的我之間,那深比馬里亞納海溝的長長距離。
本就是親朋好友之間為了放松自我、享受生活而存在的茶席,卻因為我不愿意承認自己的笨拙與不嫻熟而變了味道。不僅我需要去強迫自己“忍耐”和“偽裝”,連一直看著我表演還要假裝視而不見的朋友也會添了幾分不自在。
再想一想,生活中的許多焦慮,不也是由此而來么?
因為懼怕那并不存在的(更多是被營銷號所灌輸的)“可怕未來”而焦慮,因為不愿接受自己現今的實際情況而焦慮,因為理想中的日子與現實里的生活差距過大而焦慮,因為急著看到夢想實現的那一天而焦慮……
商家們都喜歡鼓吹焦慮。畢竟現如今,最好賺錢的幾大方式里,其中之一便是向中產階級推銷焦慮。
還未擁有便急于得到,得到了又害怕失去,人的一生若是沉浮在患得患失之間,本就會錯過無限多的好風景。
這時候,不妨沉下心來,仔細看看自己。
能陪伴一個人一生的,只有他自己。唯有承認自己,接納自己,才能認識到最真實、最完全的自我。
人的一生,與品茶之道一樣,都是一個不斷修行、不斷認識和發現自我的過程中,向內發掘的旅程。沒有人的人生能用“完美”形容,而無論多少“不完美”,都需要時間去彌合。
現今,我接受“我現階段就是一只菜鳥”這一客觀現實,可我也深深明白,“我不可能永遠是一只像今天這么菜的菜鳥,哪怕仍是一只菜鳥,也肯定會比今天更好”。
夢想或許距離今天很遠,但是只要朝著那個確定的方向邁下堅實的步子,就總會將距離一點點縮小。
就如歌里唱的那樣,“踮起腳尖,就更靠近陽光”。
把你的焦慮放一放,讓一杯好茶安撫你的心神,誠實地面對自我,面對人生。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