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一段旅程,
在經(jīng)年中前行,每個人都是行者;
在歲月中跋涉,每個人都在修行。
茶在眾生的心里,有不同的味道。那一壺用靜水煮沸的新茶,在茶客的唇齒間回繞,品后有人似覺苦若生命,也有人淡如清風(fēng)。
茶有濃淡,有冷暖,亦有悲歡。用一顆俗世的心品茶,難免執(zhí)著于色、香、味,則少了一份清淡與質(zhì)樸。茶有了萬千滋味,甚至融入了世事與情感。用一顆出離的心品茶,便可以從容地享受飛云過天、綠水無波的靜美。
喝茶,要一顆清淡的心、悲憫的心。哪怕處車水馬龍的鬧市,都可以感受春風(fēng)過耳、秋水拂塵的清雅。云在窗外踱步,鳥在檐下穿飛。裊裊的香霧,似有若無地詮釋虛實相生的人生。桌臺上有一方閑置的木魚、幾卷經(jīng)書,還有散落的菩提,在淺淡的月光下,疏淡清絕。
品茶可以讓人寬恕過錯,從而在杯盞中得到平和。真正完美的人生當(dāng)留白,留白,即是佛家所說的空明。人間是最能表現(xiàn)自我的劇場,如果有一天故事劇終,選擇出離,一定要真的放下,而不是走投無路的放逐。要相信,別無選擇的時候,會有最好的選擇。
人總是在企求圓滿,覺得好茶需要配好壺,好花需要配好瓶,而佳人也自當(dāng)配才子。卻不知道,有時候缺憾是一種美麗,隨興更能怡情。太過精致,太過完美,反而要驚心度日。既是打算在人世生存,就不要奢求許多,不要問太多為什么。且當(dāng)每一條路都是荒徑,每一個人都是過客,每一片記憶都是曾經(jīng)。
時光流轉(zhuǎn),云水千年。茶成了生活中的習(xí)慣,成了修行者不可缺少的知音。只是多少人,可以將洶涌不安的歲月,喝到水靜無波。多少人可以將渾濁紛紜的世象,喝到純凈清朗。也許我們可以選擇一個無意的日子,無論晴雨,不管春秋,飲下一壺人生的禪茶,回歸本真,找到最初的自己。
《心經(jīng)》云:“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yuǎn)離顛倒夢想。一切隨緣,一生隨緣,方得自在。”一個過于執(zhí)著于此生的人,不適合修行。一個癡迷于因果的人,亦不適合修行。茶有佛性,尤如碧云凈水,幾盞下腹,心頭便了無閑事。所以修行之人總喜歡將日子浸泡在茶中,拋棄雜念,證悟菩提心。
靜水深流,簡單的人其內(nèi)心清和,越容易參透禪理。修佛亦如品茶,將一杯苦茶喝到無味,這就是禪的境界。人生應(yīng)該刪繁留簡,任世事?lián)u曳,心始終如蓮,安靜綻放。就如同萬千溪澗,終究要匯入一條河流,潺潺清明,簡靜安寧。
品茶,可以用陶具、瓷杯、玉盞,亦可以用竹盅、木碗。眾生品茶,多是為了打發(fā)閑寂的光陰。茶的味道,涼暖,似乎不那么重要。而僧者飲的禪茶,亦無需禮節(jié),只是隨性而飲,品出的只有一種般若味。
也許有那么一天,我會飲盡紅塵最后一盞茶湯,出離三千世界,換一世平寧。是迷途知返,是禪定了悟,已不重要。此后寒山石徑,乘白駒而行,飲下千江之水,將禪茶品到云淡風(fēng)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