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放正了,生活的壓力就減少了;
心放平了,喧囂的世界就平靜了;
心放下了,永恒的喜悅就降臨了。
有秋宜飲青茶之說,但每個人的體質不同,還是應該根據體質來飲茶,氣候只能算飲茶的小因素。
秋雨淅瀝了一天,清極知寒。雨滴一淋,觸目盡是秋味。惜花生佛意,聽雨養詩心。縱觀古人吟秋的詩句:“蟋蟀獨知秋令早”, “黃花最是知秋味”,都不如秋雨夜寒的茶室里,幾只枯荷萎花投影下的一盞清茗,更具秋意。
秋雨颯颯,敲窗依舊,好像無意停下。茶室內,燈下一人、一壺、一盞,我試品著去年剩余的鐵觀音秋茶。三款茶分別為“蘭知味”、“小有韻”、“幽蘭不采”。“蘭知味”湯水稍粗,蘭香馥郁。“小有韻”,芳幽水滑,香遠益清。
“幽蘭不采”是一款十年的陳茶,湯色金黃油亮,氣若空谷幽蘭。“幽蘭不采”確有清香雅韻。其名是我讀唐人《幽蘭賦》時偶得:“惟披幽蘭兮,偏含國香。吐秀喬林之下,盤根眾草之旁。雖無人而見賞,且得地而含芳。于是嫩葉旁開,浮香外襲。既生成而有分,何掇采之莫及?”好茶如蘭,不因旁人不欣賞而不發幽香。既然她生成了國色天香,每個人都會緣分品到,但能否真正品到,只能看緣分的深淺了。
一壺一盞小生涯,陋巷深居幾歲華。秋雨之夜,一柱香,三款茶,喉吻潤,齒頰香,清凈樂事,滌煩忘憂。暮雨仍瀟瀟,苒苒物華休。平生觀物心,一盞知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