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依循高尚,用外在形式培育與發展內心的端正與成長,同時提升了人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品味,對同一款茶產生不同的味道。習茶有道,品茶有道。人的內心不能走出身體之外,他人卻能以茶悟人。若好奇別人是否通達、悟慧,大家一起品品茶吧。
觀察一個人品茶、喝茶的茶品,可以認識一個人,因此說茶品即人品。所謂茶品,就是說一個人喝茶、品茶時所表現出來的舉止行為,包含精神面貌。因此,要認識一個人,較簡單的方法是和他一起喝茶、一起品茶,從他選擇喝什么茶、如何喝茶、為什么喝茶、喝茶的樣子和態度怎樣,大概可以認識他是怎樣的人。
品茶講究“道”,因而有“茶道”,這個“道”字是指“通達”、“道路”的意思,而“茶道”是指這條道路通達到凈化心靈,善化社會,美化人生,文化世界的過程,是使人充滿快樂的方法,于是“茶道”的表現就會有一些禮節秩序和形式。
“道”,是一種生活方式,為每一個人所應遵行、修習、宏揚的途徑,它是身口意的自律、自我的開展、自我的凈化,它與信仰、祈禱、崇拜無關,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它不含有任何通俗稱為‘宗教’的成分,它是一條通過道德、理性與精神的完美化而走向最終實相、圓滿自在、快樂與和平的途徑,這種途徑必然是完善的途徑,品茶就是遵行這條尋味的途徑而成味道。
品茶味道,應該是正道,因為,它不僅是追尋感官的舒適,也不是經由各種精神苦行來尋求快樂;而是經由感官和精神的全面滿足來達到享受快樂的目的。“味道”的這個“道”必須是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才是合乎善念的“正道”。由正道引導,構成一個平衡的修習,邁向享受快樂的道路,因此“品茶”就是一種修行,也就形成“茶道”了。
品茶需要寧靜,寧靜能夠養生,能夠開悟,能夠生慧,能夠明道。寧靜是一種修養,是一種氣質,更是一種美好的境界。寧靜不是平淡,更不是平庸,而是一種充滿內涵的幽遠,于寧靜中觸景,得大智慧,大徹大悟,所以品茶必須由寧靜做起,寧靜就是一種修行。諸葛亮《誡子書》提到:“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