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每當士人相聚,迎賓待客,必以烹茶,舉行茶宴、茶會,品茗清談,吟詩聯句,詩詞書畫,佳作迭出。鄭板橋曾描述飲茶會友之樂:“坐小閣上,烹龍鳳茶,燒夾剪香,令友人吹笛,作《落梅花》一弄,真是人間仙境。”善飲茶者往往文化素養較高,當一杯名茶在手之后,神思飛揚,奇思異想流注于筆端,一篇篇美文便創作出來,這就產生了茶的文學。這文學便是一個人性情品位的極佳展示。
文人要求有清、幽、寒、靜、雅、淡之品茗環境,詩僧皎然品茶伴以花香琴韻:“晦夜不生月,琴軒猶為開。墻東隱者在,淇上逸僧來。茗愛傳茶飲,詩看卷素裁。風流高此會,曉景屢徘徊。”心中拋去俗念來品茶,方可有“芳香溢齒頰,甘澤潤喉吻。神明凌霄漢,思想馳古今”的境界。一杯清茶,一本閑書,伸展四肢……那是怎樣的閑適和令人羨慕的逸致呢。
品嘗生活滋味,哪能一味淺嘗輒止?茶中有禪意,意就在于那種天地大道般高遠而空靈的意境。和咖啡的曖昧相比,茶顯得更加坦蕩自然。茶的升降浮沉,恰如世事;茶的由濃而淡,恰似人情;茶的滋味各異,猶如旅程。茶需靜品,禪需靜心,生活就得平心靜氣,用感覺沏茶,用靜心悟禪,用淡泊名利之心來面對生活,不也就悟得了幾許禪機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