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沒有多少人,會在飲茶的時候,想起茶葉的歷史,知道茶葉戰爭。我以前,偶而會想起茶葉歷史,但對于茶葉戰爭,的確不太了解。
1840年和1888年的兩季茶葉戰爭,都看得驚心動魄感慨萬千,這其中,既有關于茶本身的因素,也有站在一個知識管理者角度,對歷史的不甘心和無奈。明知道已經是過去了,歷史無法改變,但是百多年前,天朝對于外夷的無知、傲慢,甚至包括了一些封疆大吏和知識份子,這樣的態度又決定了戰爭的敗績,這是讓人很憤懣的事情。這其實是一種知障,面對陌生的國家,居高臨下地去猜想,但不愿意去調查(1888年有了改觀),從而得出了錯誤的結論,并導致了若干年后的不良后果。
知識意味著超越一時一地,超越自身的局限,意味著向遙遠的、陌生的領地的推進。
在一杯之內,方寸之間,當飲下那一杯茶液,不管這茶是普洱,還是鐵觀音、綠茶、白茶等等,我們,對于茶,有多少了解?
每種茶的歷史、文化淵源、茶的味道、和茶有關的典故、詩詞歌賦、茶樹的生長過程、制茶的工藝……包括圍繞著茶葉展開的戰爭、謀殺、各種風俗習慣……我們,了解多少?
一杯茶的色、香、味,世界各國的不同的茶文化,尤其是日本的茶道,我們,了解多少?
在飲茶時,我們真的是在飲茶嗎?我們有沒有把心放進茶里?有沒有全心全意地去品茶的味道?
我不管到哪里,對別的東西可能不買,但通常會帶幾種茶回來,比如臺灣的桂花烏龍,日本的抹茶,從無印良品買來的抹茶,很快就喝光了,余韻猶在,但也不渴望一定再擁有,因為品過了,那個味道,已是知道,而我也同時知道,我并不是懂茶的人,我還需要歷煉,在歲月里,如一片嫩葉,經過焙炒挑揀,方成茶。
(責任編輯:八分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