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禪院
唐·杜牧
觥船一棹百分空,十歲青春不負公。
今日鬢絲禪榻畔,茶煙輕飏落花風。
作品欣賞:
此詩首二句寫往昔漫游酣飲之豪興,后二句寫如今參禪品茶之悠閑,對比鮮明而出語平淡,對于消逝的年華不露惋惜之情,對于如今的寂寞不露辛酸之意,若細加尋繹,卻見出這里表現的正是人生諸種痛苦中極為沉重的一種。
詩中所說的那種豪興,其實不過是排遣無聊之舉,觀其“十載飄然繩檢外,樽前自獻自為酬”、“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等詩句,便不難理解。杜牧平生留心當世之務,論政談兵,卓有見地,然而卻投閑置散,始終未能得位以施展抱負,以致大好年華只能在漫游酣飲中白白流逝,落得“今日鬃絲禪榻畔,茶煙輕揚落花風”的結果。此處“茶煙”與前面的“觥船”相應,“落花”與“青春”相應,說明一生自許甚高的詩人已經步入衰老之境,不僅施展抱負無從說起,就連酣飲漫游也不復可能,只有靠參禪品茗來消磨剩余的歲月。
我們從詩人對比今昔、回顧一生的平淡語調中,不難體會到,對于一直以經邦濟世自期的詩人來說,不斷接受并努力排遣這生命的龐大空虛,似乎不得不成為他生活的唯一內容,而且如今已到遲暮之年,連排遣的氣力也越來越少了,他被包裹在越來越濃重的幻滅、空虛和無望之中而無可奈何。對于這樣一種沉重的痛苦,用平淡的語調來表達,比用其它的語調更為適合,因為人一旦被逼到無可奈何的境地,便會感到任何訴說、哀嘆、怨恨、憤慨激都無濟于事,他的語調也就具有了一種無可奈何的平淡的特點,盡管其心底深處還不時翻滾著感情的波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