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高州市寶光街道西岸村,聳立著一棵富有傳奇色彩的緬茄樹,相傳它已經有400多年歷史,現仍然枝繁葉茂,而且在它身上還流傳著一段凄美的故事,每年都有不少游客為了一睹它的風采,千里迢迢趕到此處。那么,它究竟什么不同之處,在它身上又曾經發生過什么故事呢?近日,茂名晚報記者前往當地一探究竟。
走進西岸村的一座小園,小園不大,一尊乳白色的古代女子像,正背朝著園門,稍遠一點,就是那棵歷史悠久的緬茄樹了。據當地村民介紹,這棵古樹經歷了400多年的風風雨雨,仍然生機勃勃,枝葉茂盛。該樹高約20多米,冠幅33多米,主干自地面高兩米處分出六椏支干,每椏約有一人合抱粗細,枝葉濃茂成蔭,樹冠宛如巨傘。
緬茄,屬蘇木科,是熱帶亞熱帶作物,原產于緬甸、泰國、越南等國家,為高大之常綠喬木,花、果皆可入藥,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葉為羽狀復葉,有小葉2至4對,小葉橢圓形,長5至7厘米。生長周期長,從植苗到開花結果需時20多年,于每年四至五月開花,花白色或紅色,只有一片花瓣,有7枚細長的雄蕊和1枚雌蕊,香味近于白玉蘭。結果約十個月后長成拳頭至巴掌大的橢圓扁豆形莢果,果皮堅硬,成熟時黑褐色,長達18厘米,剝去肥厚的莢殼,便露出拇指般大小的種籽即緬茄,每莢中含有種籽1至8枚,種子長約3至4厘米。緬茄籽上部為金黃色的蠟質蒂頭,下半部為種核,形狀與顏色均和荔枝核相似,堅硬且有光澤。
1緬茄樹的凄美傳說
說起高州緬茄,最為人津津樂道的還是它流傳下來那凄婉動人的傳說。
據清嘉慶(己卯)《茂名縣志》載,明朝萬歷年間,緬甸國王將一批本國的名產緬茄籽進貢給中國皇帝。當時,寵臣太仆少卿李邦直自云南退仕告老還鄉,獲皇上恩賜珍品緬茄籽兩顆,榮歸祖籍高州城西岸村。李邦直曾試種一顆,歷久未萌芽。后將余下一顆配系金絲銀線給兒子佩戴,以示榮寵和祈求富貴長命。不久,緬茄籽失落,遍尋無蹤,家人誣為侍婢梁鳳薇所偷,遂將其嚴刑拷打至死。
事隔三年,其竟在兒子床下的磚縫中長出一株緬茄幼苗,侍婢梁鳳薇屈死的冤情才得以昭雪。李邦直有愧,于是令人拆除府邸,讓其生長。時人感嘆,這顆緬茄籽不愿在地下沉默,毅然沖出地面為婢女伸冤,真是“惡人無情樹有情”,并將此樹稱為“含冤樹”。此后,舊社會那些含冤負屈、投訴無門的平民百姓,常到樹下訴求,望能伸冤昭雪。1988年,高州縣人民政府在古緬茄樹周圍修建“緬茄園”,塑造緬茄女像,將這一富有傳奇色彩和人文情懷的古樹給保護了起來。
當地村民告訴記者,按原來的規劃,該小園園門是對著緬茄女開的,后道路因故變化,而成了現在這個樣子。“或許這樣才好,這是超越世人意志的一種表現,緬茄女大概認為,自己只有背對園門,才會讓世人更留意她的千古冤屈,而不單關注她的美貌。”該村民說。
2緬茄雕刻手藝廣為流傳
高州傳說中的那顆緬茄籽,自明代萬歷年間從緬甸傳入我國最終破土而出為侍婢梁鳳薇伸冤,生長至今,已成了稀世珍品。這棵400多年的古樹,是廣東最大、最古老的緬茄樹,而且是中土獨一無二的,能結有蠟頭果實的緬茄樹。
說到緬茄果實,就不得不說高州的緬茄雕刻了。緬茄樹之所以珍稀,還和它的種子很有關系。緬茄種子十分堅硬且有蠟頭,不易被水浸透,不易發芽,很難種植,整個果實烏金相接,頗為奇特,更奇特的是這些種子,還可以用來雕刻,加工成精美的工藝品。
在緬茄樹和寶光塔公園一帶的攤檔,記者走訪時發現,那一個個黑乎乎,肥圓圓的小東西,安安靜靜地躺在那里,甚是可愛。咋一看,長得真的很像平時見到的荔枝核,仔細看,這些小東西身上還帶有刺青,刺青的內容五花八門,有的刺著寓意吉祥的文字,小巧玲瓏;有的刺有十二生肖,栩栩如生。原來這些就是高州緬茄雕刻。
緬茄籽個體細小,不及成年人的大拇指,只相當一個大荔枝核,可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部為金黃色的蠟頭,質地堅韌;下部是果身,呈黑褐色,有如褐色荔枝核般,質地堅硬如石。整個果實狀如小茄,烏金相接,頗為奇特。相傳,民間藝人將成熟之緬茄在蠟頭頂端雕刻各種圖案或文字,活像一枚自然天成的篆刻印章,小巧精致,深得文人雅士鐘愛。初時,藝人只在頂部篆刻印紋,進而利用整個黃色蠟頭雕刻其他紋樣,如花卉樹木、鳥獸蟲魚、龍鳳人物,甚至亭臺樓榭、山川景物,無不玲瓏生動。若配上小座及精致的包裝,更顯雅致獨特。緬茄雕刻遂成嶺南獨有的小手工藝品而風行于世。
這種稀有的嶺南民間手工藝,可謂是獨具一格,歷史悠久,頗有名氣,古往今來,不少文人墨客莫不以得之為樂。清代黃若濟曾作《詠緬茄》贊曰:“其蒂宛涂蜜蠟黃,其實酷肖彭亨紫。小姑欣喜綴佩觿,雕琢跗萼成花枝。”
當地老人表示,過去男女婚戀,多有用緬茄雕刻工藝品作贈禮的,從流傳至今的高州竹枝詞可見一斑。“鑒江西岸浪如花,茂名城西日已斜,遙指晚煙初起處,緬茄蔭里是儂家。”“奴生西岸近蓮塘,嫁與南橋何姓郎,愧我壓妝無別物,緬茄刻就兩鴛鴦。”多么美妙的竹枝詞,多么樸實的民風情愫。
緬茄雕刻因其物稀珍奇,古拙樸雅,既是實用工藝品,又是藝術家與收藏家的觀賞與裝飾珍物,在明代已成為貢品。1957年5月,高州緬茄雕刻工藝品參加全國工藝美術展覽會獲獎,并被編入《中國土特產大全》一書,列為全國著名土特產之一,名聲鵲起,遠銷海外,飲譽全球。
3“天地間正氣凜然,做人做事堂堂正正”
近五百年滄海桑田,物換星移,昔日宮麗堂皇、威震一方的李氏家族早已煙消云散。緬茄樹與它生長的這片土地,屬于國家所有,守護至今。慕名而來的游人絡繹不絕,瞻仰古樹,巨干繁柯,蔭庇一方。樹前緬茄女雕像,透著農家女孩率真憨厚的氣質,凝望著手中那一顆自己為之付出生命的緬茄籽,哀怨的眸子,無聲地向世人訴說著這個凄美的故事。
當年的婢女梁鳳薇因一顆小小的緬茄籽而含冤致死,其冤也早已昭雪,但其家鄉人仍對她念念不忘,緬懷她做人處事的品格。一葉知秋,草木有情,400多年過去了,如今高州這棵古緬茄樹仍生長得枝繁葉茂,生機勃勃。站在古緬茄樹下靜靜沉思,也許它正是以蓬勃的生命力在向世人昭示著天地之間自有凜然正氣,做人做事要堂堂正正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