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玉”?這是一個極其復雜的問題。古人給它下了簡潔而又模糊的定義,東漢許慎在《說文》中釋“玉”日:“石之美者”。這也就是說凡是色澤美麗。質地堅硬的石頭就是我們所稱的玉石,從礦物學的角度講玉石是硬度為摩氏5.5度--摩氏7.0度,呈半透明至不透明狀,具有溫潤色澤的礦物的集合體。 一般地講,玉石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玉又分為“硬玉”和“軟玉”兩類,硬玉屬單斜輝石中堿性輝石的一類,主要由鈉和鋁的硅酸鹽礦物組成,硬度為摩氏6.75度~摩氏7.0度,比重為3.2~3.3,常呈隱晶質致密狀,由無數細纖維狀微品交織而成。最為常見的硬玉就是翡翠。軟玉并非指硬度小的玉石,而是指較翡翠硬度小,由角閃石族礦物透閃石和陽起石的微晶集合體的玉石總稱。它的硬度為摩氏6.0度一摩氏6.5度,比重為2.55~2.65。軟玉在中國蘊藏豐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和田玉。軟玉以顏色來劃分,可分為白玉、黃玉、青玉、碧玉、墨玉等玉色。而從廣義上來講,玉石就是“溫潤而有光澤的美石”。它不僅包含“軟玉”和“硬玉”,還包括獨山玉、岫巖玉以及近似玉但嚴格來說不是玉的瑪瑙、琥珀、綠松石、水晶、青金石、孔雀石、珊瑚等。 無論是廣義的還是狹義的玉,在中國的古老文明,乃至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部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說中國古代玉石的制作和使用過程其實是將“玉”與“人性”相結合,融會貫通的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