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器的器形和花紋,是判別古玉器制作時代的重要根據.現將各時代制作玉器的造型和花紋情況簡介如下:1。原始社會末期玉工具和兵器如斧、刀、戈、鋮,禮玉和裝飾玉也有出現,琮、璧;璜、塊、釧鍘、環等。一般說,原始社會的玉器平素無花,只有琮,有節刻和獸面文,這是例外,器型也是長筒形多;扁矮的少。2.商周時代工具和兵器如刀、斧、戈、鋮等,制作精巧,多有刻花,而且有大型玉兵器如鋮、戚,刻花精美,可能作儀仗用。有較大的玉容器如簋、盤等。禮器中壁、蹤、圭、漳俱全,而瓊反而扁矮無刻花。無論是兵器、器皿,其造型和花紋均與青銅器相類似。玉器花紋也是饕餮、變龍、蟋螭、云雷、竊曲、蕉葉等。另外還有一種漩現。3,春秋戰國時代這時的玉器以禮器為多,其尤以環壁類居多,而瓊、圭減少,說明禮玉逐步向佩飾玉轉化。所以佩飾類玉的數量增多。從造型看,佩飾玉中的環壁、瓏,形式都在變,壁,有實心透雕的形式出現,嚨、沖牙等形式也為過去所未見。同時出現玉帶鉤、玉印、玉璽等。并有瑪璃、綠松石,水晶的串珠。總之此時玉器器形和青銅器一樣,由笨重型轉向細巧型。花紋也由粗曠而變為纖細,粗厚的饕餮餐紋不見了,多為細致的蟠螭嫡紋、云雷紋、蕉葉紋。而玉壁的花紋為谷紋、蠶紋、蒲紋。4.漢代西漢初的琢玉繼承了戰國傳統的風格,但也不是完全照搬。后來,無論在彬形、花紋上都出現自身的特色。以玉器的品種而言,禮玉之中只保存了玉壁,而在形狀、花紋、用途上都起了變化。以“組佩”而言,磺、沖牙、塊等佩飾玉器大量減少。而心形佩(叉稱雞心佩)、龍形佩、玉人、動物、剛卯等新型玉佩則大量增加。同時,葬玉加玉衣、王含、王塞、握玉等數量為前所未有。也有一些日常用玉器出現,如枕、杯等。王器的裝飾花紋,由戰國時代的神秘、抽象的圖案轉向現實風格,花紋以幾何紋如乳釘、渦紋、卷云紋等為主,玉壁也是以幾何紋的谷紋,蒲紋為主。即如龍,從戰國時期抽象的圖案紋而變為寫實型,使人一望而即可辨識。5.唐代從東漢未到初唐初,經歷了四百年,玉器也有很大的變化。首先是,漢代的葬玉、禮玉,“組佩”沒有了,日常用玉器具增多,出現許多新的玉飾物,如代表官位品級的玉帶等。以花紋而言,漢代玉器上的乳釘紋、、蟋嫡紋、勾云、“雷紋不見了,玉壁上的谷紋,蒲紋也隨著玉壁的消亡而消失了。代之而起的裝飾花紋是纏枝、連理花卉、葵花等連續圖案,也有動物、飛天等花紋。6。宋代以后宋代玉器繼承了唐代寫實的作風,日用玉器和裝飾玉器占絕大多數,如杯、盤、碗、洗等,紋飾在唐代刻花基礎上更為豐富綺麗,常用龍鳳呈祥圖案。同時出現仿古玉器,有仿青銅器的鼎、彝、熏爐等,也有仿古玉佩。宋以后至明清,由于工商業發達,玉器使用的范圍和收藏、愛好者更為廣泛,玉器器形紋飾更為絢麗多姿、百花齊放。無論是時做玉器、仿古玉器,都能據不同階層的愛好,做出各自需要的玉器。明清是我國制玉最繁榮復雜的時代,時代標準是很難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