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代是中國古代禮制最興盛的時期。所謂“禮制”,就是從王侯到平民在社會活動和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行為規范準則。人們平時的衣食住行,乃至婚嫁喪葬,都有嚴格的禮制約束,禮儀被認為能“通神明,立人倫,正情性,節萬事”。這種禮制反映在用玉制度上,就是出現了一系列禮玉。這些禮玉形制不同,用途各異,名稱繁多。其中最主要的是璧、圭、琮、璋、琥和璜,合稱為“六瑞”。這六種玉器是中國古典玉器的核心部分?!吨芏Y》中說“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這是從“六瑞”的顏色上來解釋它們的用途,在傳世的漢碑上尚可見到這六種“瑞玉”的圖形。
實際上,無論從文獻記載上,還是從考古發掘品來看,“六瑞”的形狀和用途都是相當繁雜的。
首先介紹一下玉璧,璧是一種圓形扁平狀的玉器,中央有一個圓孔。玉璧是“六瑞”中出現最早、使用時間最長的一種禮玉。新石器時代江浙地區的良渚文化墓葬中,就出土了大量玉璧。這些玉璧都沒有紋飾,尺寸大小及隨葬數量也沒有統一的格式。玉璧往往成批地放置在墓主身旁,有的學者認為它們可能與財富和祭祀有關,其形狀大概源于紡輪或圓環形石斧,也有人認為玉璧的出現與祭天有關,反映了古代天圓地方的宇宙觀。
商至西周時期,玉璧發現不多,形狀較小。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中出土了16件玉璧,其中有一種突棱璧造型很特殊,即在璧的內孔邊緣凸起一道窄棱,這種璧可能是臂飾,不作禮玉之用。春秋戰國時期才是使用玉璧最繁盛的階段,此時玉璧表面出現了紋飾。最早出現的紋飾是蟠虺紋、云雷紋、勾連紋、卷云紋。到戰國時期則大量流行谷紋、渦紋和獸面紋。玉璧不但在禮制方面起著重要作用,而且大量用于裝飾,造型趨于多樣化。玉璧內孔和外緣上常透雕有非常精美的動物造型,內孔常為一條張牙舞爪的龍,外緣有鳳鳥和螭虎,作對稱或等距離分布(圖5)。一般來說,作禮器的璧形制較大,造型規整;而作佩飾的璧形制較小,常與其他玉飾組合使用,除圓形外,還有橢圓形和圓角方形,裝飾華麗,常有附加紋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