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三類畫家
為了組織這次專場,上海崇源推出了較為強大的畫家陣容:一是吳作人、蕭淑芳、哈定、李超士、謝之光、陳秋草、陶冷月以及王師子、潘思同等老一輩的作品;二是吳冠中、杭時鳴、金立德、徐芒耀等名家的作品;三是活躍在水彩畫創作領域的青年畫家的作品。從拍賣結果看,成交額超過10萬元的共3件,依次為陶冷月《風景》17.6萬元、徐芒耀《老農與羊》10.45萬元、王師子《水彩組畫》10.45萬元。令人關注的是,除了徐芒耀之外,名家的作品在這個專場上表現一般。
名家之作更受青睞
今年春拍,香港的蘇富比、佳士得,北京的翰海、保利、誠軒、匡時,上海的嘉泰、朵云軒、泓盛,杭州的西泠等10家公司均有水彩畫作品上拍,其中3家公司拍品較多,分別是香港佳士得8件、上海嘉泰21件、杭州西泠8件,合計共56件拍品,流拍11件,成交率為80%。
再看成交排行榜,成交價超過10萬元的拍品共10件。與上海崇源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進入前10位的大多是名家之作,價格也遠遠高出一大截。
上升空間很大
如何看待這一現象呢?記者為此采訪了上海索美文化傳播公司的黃一士先生。他指出,老一輩畫家大多受過嚴格的水彩畫創作訓練,他們在寫生時往往選擇用水彩畫記錄自己的觀察和色彩感覺,這些名家的水彩畫不僅有獨立的藝術價值,往往還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文化史料價值,相比其油畫作品的昂貴身價有很大的上升空間。中國嘉德去年推出的吳冠中的《蘇州園林》,估價為40萬元至50萬元,最后拍到了159.5萬元。
黃一士認為,水彩畫最適宜表現瀟灑、朦朧的感覺,風景、靜物作品較多,在中國,南方畫家水彩畫的成就更高一些,這就不難理解上海和杭州的拍賣行會大量上拍那些純粹的水彩畫家的作品了,只是其中并沒有出現令人刮目的作品,成交價格自然平平。但他認為這些水彩畫家不乏精品之作,其價格也會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黃一士指出,由于水彩畫價格相對低廉,因此贗品較少。對有眼光的藏家而言,水彩畫確實是價廉物美的投資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