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內外框的拆除與清理:內外框拆除決不可以任意用力,拆除時一定要相當的小心謹慎,以免傷害到繪畫層與基底物,用吸塵器輕輕將表層的灰塵吸干凈,或是應用筆毛很細的排刷也可以,進行這些工作時一定要輕柔、細心。
B、拉平畫布:用無酸牛皮紙將畫貼在木框上。貼好邊的畫面,為避免在拉平過程中產生剝落現象,需在畫面上貼滿棉紗紙,而后在貼滿綿紗紙的畫面四周再貼上牛皮紙。裱好后的舊畫布會在陰干的過程中被四邊的張力自然繃緊拉平。
C、舊畫背面清潔:當舊畫裱過棉紗紙以后就可以將作品反轉到背面,進行背面的清潔工作。一般的舊作品保存的時間相當長久,會有許多灰塵、微菌、蟲卵附著在背面表層,要徹底清理,否則將影響移植后粘著效果。
三、用蠟的準備
新舊畫布和剝落顏料之間的粘合,完全依靠配制的蠟液,蠟的配方是:
純蜂蠟∶達瑪樹脂∶松節油
10 : 3 :1
蜂蠟本身具有粘性,達瑪樹脂也是很好的粘合劑,松節油可以軟化蜂蠟和達瑪樹脂。制法是將一定比例的蜂蠟和達瑪樹脂加熱溶化后加入松節油,調和后冷卻,待完全固化后,再加熱至溶化,即可使用。
新舊畫布的托蠟粘合
當所有的步驟準備就緒,可開始進行新舊畫布的粘合。先將已拉平的舊畫布正面向上,用膠和棉紗紙封在已繃好的新畫布上待干,然后將蠟熔解,再持刷子將蠟涂于麻質畫布的背面,涂完后,以燙斗加熱燙蠟,使蠟透新畫布達到舊畫布,此時要特別注意加熱的溫度和施壓的力道。燙好后,在蠟面鋪好玻璃紙,用鐵砂冷卻,并去除多余的蠟。再用鐵砂壓上一至二天。經過熱燙、冷卻、壓平之后新舊畫布會緊密結合,顏料剝落處會有一層蠟底。此時將正面的棉砂紙打濕并撕去,不易去除的可用石油醚拭去,舊畫完全露出。
作品表層的清潔與修補
這是一個最危險而困難工作,因為這項工作一但失敗,會直接影響作品原貌。特別是清潔畫面,如果清洗過度將無法使作品回復原貌。
一、清洗畫面
在調制清潔溶劑時,首先必須分辨溶劑的強度,有許多溶劑在使用以后,將嚴重破壞作品所使用的材料,有時甚至侵蝕作品的涂底層,使涂底層的質地變軟,比如醋酸、氨、丁酸胺等都不宜使用。一般常用的溶劑有:繪畫用白酒精、純松節油、酒精、丙酮、苯、二甲苯等,有許多溶劑是可以混合為二種、三種甚至四種一起使用,而每一種溶劑都有它的特性與溶解功能,這完全要視作品的材料污染程度與承受程度而定。但無論是何種方式,最基本的是修復師事先一定要先在作品的一角實驗溶劑的清潔功能,確定沒有問題以后才能使用,這樣才不至于對作品造成遺憾的傷害。清潔的過程是將調制好的溶劑用棉花沾起涂在作品表層并輕輕擦,逐漸可以發現棉花因感染到凡尼斯層或灰塵變成暗黃色,一般是直到棉花已不再沾染任何污點,大致就可確定已經干凈,同時決不可傷及顏料。清潔工作的成功與否,完全是看修復的個人經驗與判斷。
二、填補白漿
如果作品的表層因為龜裂剝落或破損過于嚴重,產生許多凹陷的空白處,就要進行白漿填補,使其回復平整的表層。應用的材料先取適量水性的動物膠,用隔水加熱的方法加熱,逐漸加入少許的蜂蜜、酚與熟石灰,將加熱后的白漿涂在凹陷空白處并塑造與周圍相應的筆觸。填好白漿處呈白色。
三、補色
補色的工作曾經引起許多藝術家與學術家的爭議,因為補色無疑是出自修復師之手,因此有人認為這樣會破壞原畫的美學價值。相對的,也有人認為這樣可以禰補作品受損的瑕癖。在決定進行補色時,先要進行對顏色層的分析,確實做到還原的效果,補色使用的材料,應采用優質的水彩,這種水彩應用便利而無冒險性,因為可以隨時應水洗滌。底色干后,上凡尼斯(保護光油)而后上修復專用油彩,這種油彩可以輕易的用松節油去除。補色處原則上應比四周色淡一度,以便日后辨別。所有添補處日后可輕松去除。
結 束 語
經過以上一系列的工作一幅破舊作品就基本修復了,至于裝框等工作可根據作品內容和個人愛好而定。
使油畫長期保存應當是收藏者的主要任務,要查明損壞原因并加以排除,從而保證盡最大限度延長一幅作品的壽命。中國各大博物館、美術館在油畫修復方面幾乎是一片空白而油畫修復涉及的領域是多方面的,值得深入研究。本篇泛泛介紹了油畫修復概況,旨在引起文博界的關注。中國油畫的修復和保護是文博界應該關注也是應該承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