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宣傳畫
文革宣傳畫
眾所周知,宣傳畫屬于招貼畫的范疇,源于廣告、海報,與廣告,海報所不同的是:宣傳畫主要是為政治服務,它的誕生要遠遠晚于廣告和海報。在文化大革命中,宣傳畫更是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將宣傳畫的發行和張貼推到了極致。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由于政治運動的結束,宣傳畫逐漸走向衰落。
然而,十年文革的浩劫給人民留下的創傷和印象實在是太深刻了,它很難從人們的記憶中抹去。今天,凡是那個時代過來人只要看到文革宣傳畫,就會勾起對往日的回憶。比如這次西冷印社2006年春拍推出的文革時期著名的《歡呼毛主席革命路線的偉大勝利》、《偉大的長城》宣傳畫原稿就是如此。這兩幅宣傳畫是由著名畫家何建國創作于1967年,曾被作為電影海報廣泛張貼,能完好保存至今實屬不易。凡是過來人,只要重溫這兩張畫,想必往事會歷歷在目,記憶猶新。有專家認為:它的價值集中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首先,作者創作沒有名利思想和商品氣息。當時畫家以空前的熱情和無私的奉獻投身到《歡呼毛主席革命路線的偉大勝利》、《偉大的長城》宣傳畫創作中,并把它作為政治任務來看待,其忘我而嚴謹的創作態度是史無前例的。
其次,作品開門見山,并深深地打上了鮮明的文革時代烙印。整個畫面可以讓觀者感受文革初期“紅海洋”和“萬歲不離口、語錄不離手”的氣氛。
再次,作品有極強視覺沖擊力和感染力。為了配合史無前例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高潮,藝術家在創作宣傳畫中,采用“紅光亮”,讓觀者一看就能融入到這場轟轟烈烈運動中去,畫面色彩鮮明、亮麗,領袖人物形象突出。
最后,文革宣傳畫原稿存量稀少,彌足珍貴。由于當時人們沒有意識到對文革宣傳畫進行保管和收藏,使得原稿鳳毛麟角,即使發行量巨大的印刷品,目前市場上也難見蹤影。像《偉大的長城》印刷品已成為各路藏家竟相尋覓的對象,現市場價已高達上萬元。
總之,特殊的年代、特殊的題材成就了文革宣傳畫特殊的價值。這恐怕是造成當今文革宣傳畫在拍賣市場上屢創天價的主要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