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書畫的改款一般是在手繪的新舊書畫上進行造假的,原理一般是以小名家改大名家,方法是將新、舊書畫上款、印去掉,去掉的方法有四種:即通過挖款、刮款、洗款、裁款的方法把款去掉。再在原處或他處添上需要的款識。
挖款的方法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利用未曾裝裱相對新的作品來挖,需要用干凈毛筆蘸清水,順著原款、印邊沿畫一個圈,順著畫濕的圈內沿將紙刮開,再用鑷子將有款部分鑷去,然后找一張與原作一樣的紙,將紙按照挖去款的大小也用濕毛筆畫圈取下,要略大于挖口,將紙畫濕是為把紙接口拉毛,再用極稀漿糊用毛筆在挖口與補口的接口上刷拭后,迅速合口補成。待干后將畫置于燈光拷貝臺上,從畫正面將重疊部分用利刀刮去,墊上紙用指甲磨壓即成。補的好的可到看不出的程度。二是舊畫須與修復揭裱一起進行。若該書畫有多余的空紙可裁下作補紙用,若無多余部分則需找相近的舊紙作補紙,方法同上。這種挖款手段對于一個挖款老手來說是很容易的事,但該畫卻挖得如此草率。
刮款的方法是用干烘見焦的鋸末置于有款、印處以去濕氣,再用利刀刃與尖刀將款與印輕輕刮去。功夫好者,只見字掉而不傷紙面,但有時墨已滲入紙中,須將紙刮掉一層。若印鑒有油,始終去不掉,刮掉一層的紙質已薄,需從它處取而補之。高手補者,光照亦不易看出。刮后若不補,見白處用色全之使色澤統一,但反光卻容易看出。
洗款的方法多用于不太破舊的絹本及熟制紙書畫,作偽者多用皂角水蒙之款處使墨浸透,浸數次后,用利刷將款印洗去。見白起毛處以濃度極高白芨湯過之,同時全色,使不起毛且發光與它處一致。
載款的方法多用于原款印靠邊者,與修復同時進行。連款帶畫一起裁去使成無款畫,或根據畫面可裁割為數幅無款畫,然后再添款。此法亦可歸于“后添款”。
原款被挖掉之后,在原處添上另外的款識,或者說在其他可落款處添上款識,關鍵是添款的墨色難以與本畫相一致,一般添款皆浮于表面,不能滲入紙絹中,但高手以高度酒將畫面浸過,也可相對滲入,但完全一致是不可能的,這就構成了添款書畫的特點。
凡是改款的書畫,總是離不開添款,但是所添的名家之款與本書畫的筆墨特點勢必不能一致,有的會相距很大;如果所添名家與本書畫的年代相距甚遠,那就會又出現一個時代氣息問題,這個問題是任何人也克服不掉的。
有的添款書畫要鈐蓋印鑒,而鈐蓋的印鑒如果說是以舊改舊,識別的難度相對要大一些;如果是以新改舊,則一目了然。但是舊改舊,如果有引首章的還會出現一個問題,即將引首章也一并裁挖的特點而容易鑒別;如果不裁挖引首章,勢必與后鈐之名章有所區別,則更容易鑒別。
隨著時間的推移,能改動的舊書畫逐漸減少了;又隨著科技印刷術的發展,由石印發展為珂羅版印、木雕版水、彩色膠印、電分制版復印、二玄社特技復制等。這些高級復制品便成了書畫造假挖款、添款的好底本。現代宣紙彩印畫的質量都較高,與原作近似,只要稍稍做舊,裝裱起來就是一幅舊畫。如果再施一點造假手段,就會糊弄不少人。以上看到的這幅挖款、添款的宣紙彩印畫就是一個典型例證。但不同的是,這一彩印畫的挖款更深一層,其肯綮在于制假者采用的心理戰術,其思路是:既然能有這樣大量的又便宜又實惠的彩色膠印畫作為挖款底本,但又有點心虛,不踏實,怕很容易被識破,于是就施用了四道手法。
一是挖款時故意不到位,露出破綻,把看畫人的注意力集中到被挖款的地方;
二是添款也故意不到位,叫看畫人看出是添款來;
三是在原畫面上再復筆畫一層;
四是使整個畫面來個統一做舊處理。
這樣一步一步地將看畫人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到該畫是被挖款、添款而成的小名頭真跡上。其真正的企圖是為了達到按小名頭的真跡賣掉的目的。因為那個時代的小名家的真跡則要比現在大名家的印刷品價位高的多。制假人的思路是:反正彩印畫有的是,只要按小名家的真跡賣出一幅,利潤就不小。從該幅造假畫的成色判斷,制假人是賺小錢的,大約也是出自河南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