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弊之二是主義泛濫?,F在書壇“主義”泛濫,許多人動輒給自己的作品貼上各種主義的標簽,如什么古典主義、現代主義、解構主義、后現代主義……實際上他本人對這些主義的內涵、定義根本不知所云,只是生搬硬套而已,拉虎皮做大旗,虛張聲勢。
流弊之三是競爭無序。書法家的競爭必須通過書法作品說話,應該讓作品過硬者享受名聲與地位。但現在往往不是如此,競爭明顯無序。比如缺乏讓人才脫穎而出的機制?,F在不少展覽漏洞甚多,一些該上的作品沒有上,而一些不該上的作品卻堂而皇之登上了展覽的殿堂。又比如,一些書法專業媒體推出的書法家缺少足夠的公正性,使不少有實力但是缺乏公關能量的書法家備受冷落。還有一些大眾媒體缺少對書法藝術的鑒別能力,把垃圾當寶貝,將獵奇當藝術,致使一些所謂的“口書大家”、“足書大圣”、“拖把書大王”屢屢登上報刊的版面,出現在電視的熒屏上,在書壇傳為笑柄。這些踐踏書法藝術的作為,既是對讀者觀眾的誤導,也破壞了書法藝術的有序競爭。
流弊之四是風行印制作品集?,F在印刷技術發展迅速,為人們印制作品集提供了機會,因此我們能夠看到各種各樣的書法作品集。有個人作品集,有幾人合伙的精英作品集,還有成百上千人合在一起的書法名典集等。印制作品集本不是壞事,但是現在卻沒有規矩,沒有一定的藝術標準,印制得過多過濫。一些作者不顧書法作品質量好壞,無知無畏地倉促上陣,把出作品集看作是隨便玩玩的娛樂,爭先恐后,你方唱罷我登場,好不熱鬧,呈現一派“繁榮”景象。但是,這些書法集有幾本能給人以啟發,使觀者留下印象的呢?
流弊之五是潤格與市場脫節。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書法作品進入市場是正常和必然的。但是,有些作者對自身作品的價值定位不清,一味把作品的價格往高里定,恐怕定低了就會被人看不起,結果反而為市場所冷淡。還有些人抱著一種僥幸心理,采取蒙人戰術,漫天要價,能蒙一個是一個。完全是急功近利,短視淺薄。
流弊之六是作品面貌雷同。作品面貌雷同是困擾書壇的一大頑癥?,F在搞書法也有些像做生意,某段時間社會上寫大字吃香,于是大家一窩蜂地去寫大字;某人因為寫某種字體出了名,大家便跟著模仿。藝術個性早就被丟到爪哇國里去了。
流弊之七是吹捧盛行。才臨池學書幾年的作者,本沒有多少功底,卻被吹成上承秦漢筆法,下開一代新風;幾歲的孩童,剛剛會寫幾個大字,也被吹成書法神童,冉冉升起的新星;稍稍有了一點成就,就有評論稱其為大師、書圣。我們的評論是一味投作者所好,為其抬轎子,唱廉價的贊歌。
流弊之八是盲目創新。藝術的生命在于創新,但是創新必須是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現在書壇所謂的創新將創新與傳統完全割裂。這樣的創新是盲目而自以為是的,淺薄而經不起推敲的。
流弊之九是急功近利。有的人連臨帖的基本功還沒有過關,就急于創作,到處題詞。心態浮躁,不愿靜心苦練,把書法當作牟利的手段,升遷的敲門磚,以為會寫字就是會書法。
流弊之十是瘋狂炒作。一些書壇人士不把心思花在書法創作上,而是像炒作演藝明星一樣來炒作自己,把功夫做在書法創作之外。如策劃展覽,制造轟動效應;刻意包裝,展示另類新姿;操作拍賣,進行人為的新聞造勢等,不一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