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指出,在過去的10年內,西方藝術品均價的增幅甚至高達144%。相比國際藝術品市場每幅幾千萬美金的西畫來說,中國書畫價位嚴重偏低,這也為中國藝術品收藏投資產業提供了一個相對活躍的增值空間,它預示著中國藝術品收藏投資市場的前景無限。
當今藝術品收藏投資的一個重要渠道則來自于拍賣,許多重量級價值藏品均紛紛現身于拍賣這一流通載體。近十年,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頻頻涌現出天價拍品,因為藝術品的特殊性,其市場的價格形成和呈現狀態并不如常規投資產業那么明了化,拍賣這一新型交易平臺已成為藝術品投資市場的量化劑。
藝術品收藏投資的四大重要標準“真、精、稀、奇”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更為直觀的投資鑒賞準則,它極其全面而精確地量化了藝術品投資收藏的價值源。
當今中國藝術品拍賣會上,除了齊白石、張大千、徐悲鴻等名家作品外,劉大為(《長征萬里圖》主創人員之一)、史國良等當代中青年實力畫家作品,也引起收藏拍賣界的關注,并已經被譽為目前藝術品市場中的“成長股”。
1994年,傅抱石的《秋庭閑步》以42萬元拍賣成交,其作品《雨花臺頌》在2006年的拍賣會上,以4200萬元的高價拍賣成交。短短十二年的時間,增值100倍……
1997年藝術家曾梵志180美元賣出一幅小作品,在不久前的拍賣會上以132萬元成交,增值900倍……
2003年“神舟五號”彩銀幣面值10元,現在已達2689元,三年間就漲了268倍。
試問,有哪個行業可以像今天中國的藝術品投資市場,具有這樣奇跡般的增值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