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字畫市場同股票、郵幣卡市場一樣也是一個投資市場,所不同的是:字畫市場孕含的風險與其它市場有很大不同,因為一紙千金的背后隱含著的可能是一張廢紙。目前在字畫市場上,有一些人為了牟取暴利,采用種種伎倆造假,確實坑害了不少買家。有的地方甚至還出現了專門造假的工廠,他們有的負責繪畫,有的專管落款或是印章,使得這類贗品源源不斷地流入市場。
如果投資者和收藏者的眼力不過關,極有可能上當受騙。筆者有一位浙江朋友,做了幾年建材生意,賺了不少錢,于是開了一個畫廊,做起了字畫生意。記得有一次他拿出多幅字畫給我看,結果全是贗品。為此,我勸他今后購買名家字畫需謹慎從事,遇上吃不準的字畫,要多請教專家或行家,切莫盲目購買。
實際上,字畫市場上除了贗品的風險以外,還有價位的風險,買家一旦高位套牢,其損失也是慘重的。比如,九十年代初,張大壯的力作《玉樹禽文》在朵云軒畫廊標價8千元,但無人問津。然而,在1993年上海朵云軒首次拍賣會上,該作被一藏家以2.42萬元的價格收入囊中,時隔8年后,該幅作品又被上海敬華拍賣會推出,估價僅2.4萬~2.8萬元。按理此作估價并不高,但是該作上拍時,由于未到底價被流標。從投資角度而言,此買家無疑是失敗的。不過,這種高價吃進套牢比買進贗品要好得多,畢竟不會血本無歸。
所以在字畫市場對投資者來說,只有練好眼力,特別是要提高辨真偽、斷優劣、定價格的能力,才有可能會在字畫運作中取得豐厚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