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家能在歷史長河中千古留名,占一席之地,必具有超強的功力與獨特的風貌才可風靡一代,對后世產生深遠的影響,縱觀中國書畫史,莫不如此。遠者如王羲之之俊逸神妙,妍美秀麗;吳道子之吳帶當風,婀娜多姿;懷素之連綿環繞,一瀉千里;范寬之千巖萬壑,山勢凸奇,皆為書畫史之千古巨擘。近者如趙孟頫之力倡復古,以書入畫;黃公望之諸法俱備,“點”化神奇;倪瓚之枯筆意寫,逸士風流;沈周之蒼勁生辣,格調高古;文征明之筆法精致,書卷瀟灑;唐寅之清秀明麗,才氣過人;董其昌之幽深淡遠,禪氣淋漓;徐渭之筆墨恣肆,放縱揮寫;八大山人之筆勢驚人,超然物外;石濤之搜盡奇峰,妙寫自然;鄭板橋之參差錯落,書畫雙絕。
上述眾家無一不以自己獨特的面貌技法屹立史冊。一個畫家的畫風就如同一個人的音容相貌一樣,所以,熟悉他們的畫風與筆墨語言,對提高自己的鑒賞能力大有裨益,尤其是對元明清三代的書畫變遷流派演變,特別是重點名家做一點研究,對提高辨偽水平將大有幫助。
四要代筆偽作應知曉
欲買真必先識偽,只有了解認清偽作的面貌才能有的放矢,不被其所迷惑。中國書畫偽作通常有兩種,一為代筆,一為偽作。
代筆一般是指書畫家由于名氣甚大,求者眾多,實難應付,一些人便不得已找自己門生或親友代筆。代筆是另一種形式的偽作,只不過它經過當事人的允許罷了。代筆是中國書畫所特有的現象,歷史上確實不乏其人,如文嘉為其父文征明代筆,趙左為董其昌代筆,羅聘為其師金農代筆等。代筆人因與畫家較為熟悉,又處在同一時代,故仿制水平較高,幾可亂真。但細加比對,還是能找到代筆人的蛛絲馬跡。
作偽則較為復雜,并具有很強的地域性。如“蘇州片”、“揚州片”、“山東造”、“開封造”、“后門造”等,全是造假作坊專營假貨,水平多粗制濫造,鮮有高超者。而名家的作偽則非同尋常,大可亂真。最典型的是近代張大千,他既是大畫家也是大藏家,手中有不少歷代名家珍跡,他偽造的假石濤、假八大山人蒙騙了許多藏家,不少至今還被收藏在國內外各大博物館中。隨著近些年對他研究的加深,一些他仿造的東西被逐步甄別。當代的造假則每每構圖呆板,筆墨粗糙,真偽多一目了然。故了解代筆與偽作的面貌,對投資古代書畫無疑十分重要。
五要方方面面破綻找
書畫鑒定是一門綜合學問,它既涉及書畫本身,還關聯方方面面。因為在紙張、印泥、裝裱形制、名物制度、衣冠器皿、避諱制度、人際稱謂等往往打著深深的時代烙印,從中可以發覺偽作的馬腳。如宋徽宗宣和內府裝裱的格式及用印規范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對聯是晚明以后才出現的裝裱樣式,書畫上款中“社兄”、“詞壇”是明末清初特有的稱謂,了解這些都有助于我們從側面把握與判斷作品的年代與真偽。最顯著的例子便是《韓熙載夜宴圖》,歷來被官方權威部門定為五代南唐畫家顧閎中所畫,但當代服飾研究大家沈從文先生卻另有所見。其依據是宋代詔令規定“南唐降官一例綠服”以及圖中閑人多作“叉手示敬”之姿,此均屬宋代制度而非五代南唐制度,故該圖應是宋初南唐入降以后所繪。當然書畫本身內容的正確與否,也是極為重要的。如某拍賣公司曾拍賣一懷素《自敘帖》蜀中本,這件以97.9萬元成交的作品,不僅內容上漏洞百出,在字的草法上更胡寫亂抄一氣。眾所周知,懷素是唐代大書法家,以狂草聞名于世,與張旭并稱“顛張醉素”,《自敘帖》乃其代表作,書于唐大歷十二年,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全篇使轉出神入化,線條圓勁流暢,墨法酣暢淋漓,氣勢一瀉千里。文中用大量篇幅敘述了懷素的學書經歷及同代名公對其之贊語,帖中竇御史贊懷素書寫疾速之詩句:“忽然絕叫三五聲,滿壁縱橫千萬字”,拍品竟篡改為“十萬字”。此外,“筆下唯看激電流,字成只畏盤龍走”句中之“龍”字寫錯,草圣居然連龍字也不會寫?!可見是偽作總有其破綻,只要細心尋找,終將原形畢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