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80年代國人幾乎無人問津中國油畫時,在港臺、新加坡及東南亞華人區的藏家及畫商卻早把目光投向中國油畫。他們極富收藏意識和投資意識,在那些知名藝術家云集的城市開懷暢選陳寂了多年的油畫精品。那時,他們僅用幾十萬元人民幣就可以收藏一部具有中國油畫發展史水平的成套油畫精品。從第一、二、三代油畫老前輩,到中青年實力派畫家;從50-60年代的骨干寫實畫家,到八九當代藝術的前衛派畫家,真正是精品紛呈。這種情形一直延續至90年代初。大約十年間,許多海外收藏家憑借慧眼,先后建立了價值可觀、水平不一般的私人中國油畫美術館或畫廊。而畫商也利用地區差價,頻頻舉辦“個展”,得到了令其滿意的利潤。
如今,許多當年僅賣幾千元人民幣的油畫精品,在拍賣會上少則幾萬元,多則幾十萬元,價格之飚升令人咋舌。1994年以來,中國油畫開始有了二級市場,即拍賣市場,國內收藏油畫的藏家逐漸地多了起來。其中不乏以投資為首要目的的收藏家。當然,單純靠買賣油畫肯定是有利可圖的,但如果在此舉上有更加執著的收藏情節和高雅的藝術品味,那么,若干年后其綜合回報將會更加可觀。
其實,現在已有許多油畫收藏家都深深體會到:油畫在裝飾生活和工作環境的同時已悄然升值。這種賞心悅目伴隨著潛移默化的投資回報理當令人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