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紐約佳士得曾推出過一件元代無款的《秋獵圖》,畫面無論是構圖還是用色都十分精到。據有關專家考證,這幅《秋獵圖》應為元代宮廷畫家合作創作的,故《秋獵圖》上拍時各路買家你爭我奪,志在必得,最后它出人意料地以187萬美元成交。當時,這一價格在中國書畫市場成交價格排行中名列前茅。無款書畫這一佳績的出現,為更多古代無款佳作價格的大幅上揚打開了巨大的空間。同時,也使更多的藏家開始關注經典的無款作品。
上世紀90年代國內藝術品拍賣興起后,不少古代無款作品開始在各地拍賣場上亮相,1998年中國嘉德拍賣會上,一件元代無款《說經圖》估價35萬至50萬元,經過激烈的競投以121萬元拍出,高出估價兩倍多,令人嘆為觀止。近幾年,古代無款的繪畫在市場上亮相較多,只要東西好,畫得精,價格往往不菲,有的甚至還引來了博物館的收購。如2002年廣東佛山舉辦的一場拍賣會上,推出了一件明末清初無款《真武靈應圖冊》紙本重彩冊頁,上拍時爭奪十分激烈,結果以135萬元成交。2005年香港佳士得也推出過兩件無款作品,一件為《雪柳白鷺》立軸,成交價高達460萬港元;另一件為《十六應真圖》手卷,成交價為258.4萬港元。同年,西泠印社也推出過一件北宋無款的《揭缽圖》,也很受各路買家追捧,以748萬元高價拍出。
從古代無款繪畫的市場行情看,往往遵循以下基本價格規律,首先年代越久的無款作品價格越高,比如宋元無款作品明顯要高于明清。目前,宋元無款作品動輒都是數十萬元乃至數百萬元,而明清無款作品一般在數萬元,能達到數十萬元的已屬不易。
其次,作品越精價格越高,如1997年紐約佳士得有一件宋代無款《萬花春睡》團扇上拍,估價1.5萬至2萬美元,該團扇盡管尺幅很小,但畫得極精,極受藏家的喜愛,其成交價達到了21.15萬美元,高出估價10倍多。而1999年香港蘇富比曾推出過一件南宋無款《羅漢圖》,盡管尺幅很大,成交價也達到了112萬港元,但是此《羅漢圖》的成交價格仍無法與《萬花春睡》團扇相比,這就說明有一個作品精湛程度的問題,作品越精湛,受藏家歡迎程度就高。
另外,古書畫市場存量十分有限。據有關人士統計,可供市場交易流通的古書畫也就2萬多件,很難滿足日益增長的收藏隊伍,尤其一些原本收藏古代名家書畫的藏家,因市場上古代書畫稀少而會兼顧收藏無款的力作,更有藏家會不在乎名頭,看重的是年代和畫的質量。所以,未來隨著收藏者鑒賞水平的提高,無款的力作會繼續走紅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