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畫價格因人固時而異。總的情況是書畫家去世以后,其作品要比活著的時候升值,愈是名家作品,升值率就愈高。很多名家在世時,雖然作品也很值錢,但畢竟還能再創作,而去世之后,其作品存世量已不能再增加,因而價格上揚是正常現象。如李可染的作品,無論是山水畫,還是牛和人物畫,都達到了很高的藝術造詣,由于他作畫一絲不茍,稍不滿意就撕掉,所以他的作品傳世量既少又精,據說總共也不過800幅。因而他的作品一直受到國內外美術館和收藏家的重視與青睞。李老去世后,投資其作品的愈來愈多,因而其價值必然狂飆猛漲。一幅《漓江天上景》,1991年在香港賣出40萬港元,現在他的作品能在拍賣會賣到200多萬港元,這是李老生前所未能始料的。另一情況是,畫家在世時,其作品不值錢,或很少有人問津,以致畫家窮途潦倒,但去世以后才慢慢值起錢來,而且名聲大噪,傳世作品價值攀升很高,如元代的吳鎮、揮壽平等人即是如此。 受季節影響而發生變化。從歷年的古玩字畫價格規律看,一般是春季賣價較高,夏秋價格平穩,冬季價格偏低。主要原因是冬季正值年末,客戶少,成交率低,每當年關臨近時,清賬用錢的古玩商販,都愿低價拋售,特別是春節前一段時間,更是投資最佳時機,老于經驗的投資者都會在此時選購藏品,來年開春以后,各地客戶相繼出來尋求貨源,買主多了,字畫價格自然就要上揚。
字畫投資是中長期投資,作為投資者,必須審時度勢,認真分析不同檔次、不同年齡的某些書畫家作品的市場行情走勢,對有投資前途的作品,若趁低價時買進收藏,將是一筆前景看好的高效投資。縱觀字畫收藏投資市場,有三類高手呼風喚雨,他們憑借超凡的眼力,準確地把握了字畫價格變化規律,幾乎每一次出手都能“跑贏大市”。
第一類高手可稱得上是超級高手。他們眼光極為敏銳,在當地吃進字畫轉手就能賺錢。如2002年上海東方國際秋季字畫拍賣會上,一位買家花了4400元買入海上名家張大壯的一件《鮮蝦蛤蜊圖》(69cm x34cm),隨后他將這件作品送至上海崇源拍賣公司,結果在上海崇源2003年春季海派書畫專場上以1.21萬元的價格拍出。從買進到賣出僅用了短短的5個月,卻賺了近2倍的利潤。
第二類高手的特點是:具有敏銳的眼光,在當地吃進某名家字畫,隨即到異地拋出賺錢。如在2003年3月上海信仁字畫拍賣會上,黃胄的《五驢圖》(枯價2萬至2.6萬元),被一位來自北京的藏家以3.3萬元購得。據這位買家稱,黃胄的作品近幾年在北京市場上十分“牛”,如果這幅作品在北京拍賣場上拋出,賣4萬元不成問題。
第三類高手買進某一名家字畫后,通常會存放數年再拋出賺錢。這類投資者必須要有前瞻性,能夠看準某位畫家作品的市場潛力。如1997年上海拍賣行字畫拍賣專場會上,有一張陸儼少鼎盛時期畫給名中醫張鏡人的《萬山紅遍》,尺幅雖然很大,為四尺整張,但陸儼少仍用很細致的筆法繪制。該作品上拍時受到了各路藏家的追捧,最終被一藏家以24萬元收入囊中,藏家也由此得到了豐厚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