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治先生1984年春在安徽合肥舉辦了個人畫展,并去皖南山區(qū)寫生作畫,于此時在后輩畫友易進(安徽某報社記者,亦喜歡畫畫,當時陪同宋文治先生安徽之行)所作小品貓畫上題寫此句,顯得頗為入時、幽默,所以此畫當時雖然破爛,我觀后仍是深記于心。而此次于畫廊之中意外重見,破爛之畫已被精裱裝框,煥然一新,畫上款書已變成“能捉老鼠的好貓。甲子四月,易進藝友,文治”。鈐宋文治先生印2方,框邊卡紙上還多出了宋文治先生家中后人的大段題跋,儼然已變成宋文治先生的畫作。此題款雖讀不通暢,不像極具文化修養(yǎng)的宋文治先生題畫之語,但題款的書法卻是非常典型的宋氏書體、書風無疑。因為我見過未改動前的原作,所以從題款處隱約可以看出此作被裝裱高手動過。但沒有見過動手前原作的人們,又隔著框上玻璃,可能就認為是宋文治先生的作品了。就連也是畫家、看宋文治先生作品眼光特嚴的宋文治家中后人,雖未隔著玻璃,但因未見過動手前原作品的模樣,也看走了眼,在框邊卡紙上題寫了一大段長跋,用“充分的證據(jù)”證明了此作為宋文治先生一生畫貓之僅見之作,并考證了創(chuàng)作時間、地點及易進其人。就是沒有想一想此畫的筆墨風格是否為宋文治先生所有?這一大段題跋為這張僅尺余的小畫,增加了幾萬元的經(jīng)濟價值,也為后人將來研究宋文治先生的書畫作品留下了一個疑案。
無獨有偶,這天我在金陵城的另一家畫廊中又見到了一件署名程十發(fā)先生的墨筆瓶梅立軸,也是如上述署款宋文治先生貓畫一樣,是經(jīng)過裝裱高手“天衣無縫”的技術(shù)制作產(chǎn)生的。這張畫作約二平尺,原作我是二年前見到的,并偶然留下了照片,當時此畫是一張合作畫,在書款位置局部已被人刮爛,讓人看不到另一位合作者是誰,原款大意應是“××畫瓶,十發(fā)梅花,時甲子重九后二日”。鈐程十發(fā)先生的葫蘆印一方。誰知經(jīng)過二年多時間的變遷,此作易手后這次再見時款書有了大的改變,不但位置跑到了原款的上方,款書也變成“十發(fā)時甲子重九后二日”。鈐程十發(fā)先生的葫蘆印一方。使這幅合作畫變成了程十發(fā)先生一人所作的瓶梅作品,也不管這只墨筆所畫的瓶子有無程十發(fā)先生的筆墨特征,只是由原來合作畫幾千元的身價,一下變成為幾萬元,這真如變魔術(shù)一般。
以上所述這種在書畫裝裱過程中改款的作偽方式,古已有之,今人只是在“發(fā)揚光大”而已,它具有非常大的欺騙性,因為它的底本款書是真的、印章是真的、年代感又符合、有時畫作局部也是真的,像署款程十發(fā)先生瓶梅畫中的折技梅花就是這樣。所以如果未見過改動前的原作,很難一時就判斷出存在的問題,雖然像墨筆花瓶的筆墨與程十發(fā)先生有距離,貓畫的筆墨與宋文治先生不同,但畫幅上其它的正確信息會掩蓋這些缺點,如此時不細致地推敲已看出的不合理部分,并找出原因,那就會讓你做出錯誤的判斷。所以說書畫作偽中的裝裱作偽對廣大書畫收藏愛好者的殺傷力是很大的,是書畫作偽中一個不容忽視的品種門類,因此在書畫鑒定的定位上,必須考慮到很多諸如此類的相關(guān)聯(lián)因素,這樣才能正確地掌握好書畫真?zhèn)伪孀R的辯證關(guān)系,少交一些“學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