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離開了他。但他為她做的壺,至今留駐人間,受人迷戀,一把鷓鴣提梁壺,便拍得1600萬元高價。壺里,有他精湛的技藝,更有他們素淡卻純潔深摯的愛情。
顧景舟,我國著名的紫砂大師,他的一把壺,被拍到數千萬元的天價。這位大國工匠,有著典型的匠人精神,追求完美。他走完上海一條街,也買不到一件汗衫,因為在他看來,那些汗衫不是對角線不直就是對角不整齊;家中用的竹筷,他要把它們打磨得像玉一樣溫潤;甚至,去澡堂洗澡,他也要第一個下水,洗頭湯。當然,對于他鉆研了一輩子的紫砂壺,他更是一絲一毫都不愿將就,一把不滿意的壺,他掛在面前三個月,天天研究。
那么,對于愛情呢?他也是有 潔癖 的,挑剔得近乎苛刻。他曾經拒絕過一位美女,據說就是因為她的腳不好看,夏天露腳會有些尷尬,而他,對美感是如此在乎。
可是,造化弄人,上帝跟追求完美的顧景舟開了個玩笑。
23歲那年,顧景舟不幸染上天花。他的祖母日夜焚香祈禱,總算老天開眼,在缺醫少藥的情況下,他的病痊愈了,但臉上從此留下疤痕,這對原本清秀俊朗的他來說,無疑是極大的打擊。
長期以來,在顧景舟的心中,他要選的對象,要面目清秀,要身材修長,要文靜溫柔,要賢惠達理。正因這些要求高,他一直沒找到合適的戀人。可如今,自己臉上也有了疤痕,那一條條的高要求,顯得更不現實了。但顧景舟還是絲毫不愿意放低擇偶的姿態,他把他向往的美麗愛情深藏心中,等待佳人在那里出現,灑下玫瑰的種子。
這一等,就是20多年。這時的顧景舟,已經年近知天命之年。
組織上實在不忍心顧景舟一輩子就這樣形單影只,給他介紹了一位姑娘。她叫徐義寶,比他小11歲。她沒有他想要的美麗動人,但是,她身上有種靜雅的氣質,吸引了他。
她其實早就聽說了他的挑剔,心中忐忑;她也早就悄悄地觀賞過他的那些壺,那樣流暢無暇,神韻絕美。她想,要把持著怎樣的內心,才能摶出這樣風華絕代的壺?她渴望走進這樣的內心,雖然她明白自己與他相隔那么遠,要踮起腳跟去仰視,才能捕捉到他淡凈明亮的眼神。她想照顧他,陪伴在他身邊,感受他的氣息。她想,一輩子,自己也許還不如他手中的一把壺讓他上心,但是,她還是想要盡量靠近他。
謝天謝地,也許是她靜雅的氣質吸引了他,也許是他不愿意違背組織的安排,又或許,是他孤獨太久。他娶了她。她,成為顧景舟夫人。
她勤勞樸實、賢惠能干,無微不至地照顧著他,但又不敢與他過于親近,生怕打擾到他的紫砂世界。
他摶壺,她在一旁靜靜地看著,適時地遞上工具。他做一把壺,需要使用120件工具,裝滿了十個抽屜。她悄悄地了解它們的用途,盡量不要混淆。
白天,他靜心做壺;晚上,在燈下寫毛筆字,讀古書,她不打擾他,只是偶爾把茶遞上。他養金魚,種荷花,喂畫眉,他的骨子里,帶著一種素雅,他吃得素,穿得素,心也是素的。對她,似乎也是素素的,淺淺淡淡,沒有絢爛情話,沒有海誓山盟。她也不惱,相反,她覺得這才是他。金魚,荷花,畫眉鳥,她都替他精心地養著。他的衣服要漿洗得特別干凈,家中一塵不染,素食的口味要做得恰到好處。她都知道都理解都滿足。她像一朵菊,一朵素素的野菊,開在他身邊,映襯著他的孤傲清高,超凡脫俗。
光陰荏苒,她覺得滿足,擁有他,雖然,他更多的心思,都在壺上。她希望這樣天長地久。可是,惡疾卻纏上了她。不過50多歲,她就患上了癌癥。拖著病體,不能照顧他了。
她以為,他會嫌棄她,那么冷冷的他,感情的溫度應也不會太高。沒想到,他竟然如此在乎她,他的感情,是隱身心底細處的冷香逸韻,別人看不到,但他自己能感覺到,并且無比珍惜與愛護。
他照顧她,擔心她,帶她去上海看病。一位叫周圣希的朋友幫他聯系住宿和治病的醫院,還有一位朋友每周給她送飯菜。他守在她身邊,看著她一點點枯萎下去,心疼,不知所措。再想到朋友們這樣幫著照顧她,他無比感激。
于是,為了排遣心中的痛苦、擔心,也為了表達對朋友的感謝,他坐下來摶壺,把對妻子的愛,一點點摶進壺里。自從他娶了她,他便認定她是自己此生唯一的愛人。如同對紫砂的專一,他對她,也是這樣專一。他是追求完美的人,從一而終,全力以赴,心無旁騖,只有他自己明白,20年來,他不露聲色,但是,他愛得認真。
慢慢地,緩緩地,在照顧病床上的她的同時,他做了5把壺:3把 小供春 ,兩把鷓鴣提梁壺。
小供春,源于明朝正德嘉靖年間的龔春,他跟寺廟里的老僧學制壺,16歲制出 供春壺 。顧景舟做 小供春 ,他想說,他對她的愛,還正年輕呀,他們相守,不到20年。還有 鷓鴣提梁壺 ,造型為扁圓形壺身,把手為三柱高提梁,側看如一只飛翔的鷓鴣鳥。鷓鴣,自古以來被認為是悲情之鳥,其叫聲聽來像是 行不得,哥哥 。蘇軾有 沙上不聞鴻雁信,竹間時聽鷓鴣啼,此情唯有落花知 ;張籍寫過 送人發,送人歸,白蘋茫茫鷓鴣飛 ;秦觀則寫到 江南遠,人何處,鷓鴣啼破春愁 他把自己對她的濃濃深情與不舍,費盡心力摶進了壺里。
有人說他一輩子沒有成型的愛情,甚至她也以為是這樣。可是,這5把壺,鮮明地印證著他的愛 他有成型的愛,刻骨銘心的愛!
第二年,她離開了他。但他為她做的壺,至今留駐人間,受人迷戀,一把鷓鴣提梁壺,便拍得1600萬元高價。壺里,有他精湛的技藝,更有他們素淡卻純潔深摯的愛情。(作者:王月冰,來源:中國國門時報,圖源于網絡)
關于普洱茶沖泡,保存等知識,請加網絡高級評茶員個人微號:6480348 交流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