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砂的大類都給大家介紹過,按器形可分圓器、方器和筋囊器,而方器也是紫砂器造型里比較有特點的,泥片鑲接成型,工藝也非常復雜。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便是你可能不知道的方器的邊角處理。
方器的處理,講究一個「方中寓圓」,所以方器不能有鋒利的線條,多是比較潤的,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逢角必倒」,即「倒角」。
其制作時,便是用專用的工具有鰟皮刀、明針等將壺體邊線整理勒光,達到渾厚勻稱,圓潤美感。
四方直角壺,除了合角處棱角分明外,其壺肩與壺蓋頂面處于同一平面,壺蓋必為嵌蓋,壺口無頸。
此壺器形似磚,主體,附件均由直線組成,為傳統優秀壺式。制作顯其功力,線面干凈利索,直挺不板,給人以坦坦蕩蕩之式。
在方器壺身的兩面相交處,采用凹線受訪藏鋒匿角,像用凸面刀切除掉合角,產生凹進弧面,使轉角含蓄穩重,壺身塊面擴大。有上下等寬的 直抽角 和上窄下寬的 斜抽角 之別。
此壺為抽角石瓢,壺身呈四方塔狀,四角處作抽角處理,四壺足分別附著于壺底四角處;四方壺流、四方耳把;壓蓋式,蓋面以 加線片 的手法微微隆起,橋梁鈕。此壺穩重端莊、氣勢磅礴,紫泥加砂,更體現此壺古樸之美。
在方器壺身的兩面相交處,采用 匿角線 手法藏鋒匿角,像用雙弧面刀切除掉合角,產生雙弧面凹進合線,使轉角匿身。又大圓弧過渡,小圓弧過渡,多重過渡之分。
此為朱可心竹鼓壺,壺身及壺蓋皆為四方隱角,壺流壺把及蓋鈕塑以竹節,筋紋肌理層次變化極為豐富,如竹之蒼勁挺拔,生氣盎然。
方器壺身的兩面相交處,采用平面匿角手法,像用平面刀切除掉合角,產生新的平面,使壺身塊面擴大。新增的塊面為附屬面,面積小于主面。有上下等寬的 直折角 和上下不等寬的 斜折角 之分。
此壺為顧景舟四方側角套組,造型古樸典雅,形器雄健嚴謹;線條流暢和諧,大雅而深意無窮。
壺足、壺腹、壺頸、壺蓋、壺鈕,乃至壺流與壺把兼以四方側角構成,實為八方。壺鈕至圈足自上而下八根線條將壺身分為八大塊面,壺蓋、壺流、壺把與圈足順其巧妙延續,形成即協調又穩重之態。
很多朋友會把渾方處理的壺當做是圓器,例如傳爐壺、觚棱壺、詩文玉露壺,這三件就是典型的渾方角處理,也都是方器的造型。
關于方器的角大概就這么多,相信通過此文大家對方器的角有一個更深的理解(來源:喝茶的學問,圖來源:網絡)